-
打开生命奥秘的上帝之门
NCP、RNA、DNA、SIRS,此类生命科学名词成了近期的高频词,大众似乎都在上着科普课。
-
《群星》:人类的命运到底是什么?
江晓原:《群星》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一部以科幻为包装的惊悚探案小说,但小说所采用的背景架构,还是比较宏大的,这正是我欣赏这部小说的主要原因。
-
最好的偶像,就在当下
我们正在经历的当下,将会成为未来反复回味的历史片段,任何一个作家和戏剧家的作品都很难超越这历史本身。
-
反思、代入、与重建
《荒潮(修订版)》 作者:陈楸帆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年8月 《荒潮》是中国新浪潮科幻代表作家陈楸帆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
等待和寻找那面盾牌
有关“传染病”或“流行病”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或以其为背景,揭示人在特殊环境下的生活与情感;或以审视的目光,探讨人类可能的应对之策。
-
立足前沿科技 展现美好图景
当代科幻兴盛是中国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文化映射,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文化伴生现象。
-
马传思:少儿科幻美学特征浅论
中国当代少儿科幻的发展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
科幻比现实更真实?
“工厂的烟囱停止冒烟;霓虹灯失去了光辉。
2020-02-08
-
诗歌中的动物——值得人类敬畏的存在物
英国作家、《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神奇动物在哪里》中讲述了搜集“神奇动物”的故事。
-
聚焦类型文学的“破壁”尝试
原标题:“类型文学,我是你的破壁机” 这一期的《银河边缘》是特别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把“次元壁”的主题写在了封面上。
-
波音737Max-8:现实就是未来
作为小说作者和戏剧编剧,我深感小说叙事与戏剧构作有时是有着微妙的互动,这种微妙的互动若为读者所读解,对于作者来说,便是一种可贵的报偿。
-
重拾阅读科幻的快乐
读E伯爵的《异乡人》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欢愉。
-
《独角兽》:科幻、秘符与哲思
庞贝的《独角兽》是一个风格独特的既好看又耐看的小说文本,现实与科幻交织,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兼容,小长篇却有着大容量。
-
开拓“惊异感”的新资源
惊异感(sense of wonder)是理解科幻的关键密码。
-
科幻写作中暴露的问题
我们与科幻的缘分,始于策划、承办“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关键词: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科普少儿写作2020-01-20
-
关于月亮的三重中国想象:神话、文学及科幻
主持语 在中外文学史上,“自然”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书写对象。
-
中国科幻文学走向大众的现状与展望
2019岁末将至,21世纪即将走过第二个10年。
-
“孪生智能”加速人与技术共生共振
近日,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刘军平受邀参加2019传神者大会“驱动与赋能·孪生智能”分论坛,与在场嘉宾共同探讨语言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
-
《三体》解读:认为生存唾手可得,是人类失败的根源
《三体》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2020-01-08
-
神话与科学的圆融
在少儿幻想文学创作领域中,马传思是入行较晚、起点较高、创作正盛的一位作家。
更多
温新阶:在生活的湖底采撷珍珠
“故乡,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她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土地。因为有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才让这片土地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沦。”
更多

重读《风云初记》:孙犁与“革命现代性”
晋察冀抗战是孙犁的文学“起点”与“原点”,是他的“回心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