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幻 繁荣可期
科幻圈在中国大陆至今仍是一个小众的圈子。
-
陈楸帆:如《2001:太空漫游》一般,向人类文明发问
这次受八光分戴浩然老师之托给七月新书写序,其实心情是有点纠结的,纠结到甚至不敢问七月:“喂,你真的想好要让我写序了吗?”直到七月不断在微信上敲打我“到底写好了没?!”,我才一边享受被催稿的快感,一边放下心开写。
-
北星:让群星闪烁吧
有幸读到七月的科幻长篇新作《群星》。
-
七月:那些科幻小说带给我勇气和梦想
决定开始写这篇小说的时候还是在2016年的年中,那时我刚刚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四川,并且定居下来。
-
科幻文化 不破不立
过往科幻作品中,众多令世人惊叹的奇思异想,已随着时间流逝由遥不可及变为朝夕日常,想象与现实的“破壁”往往近在咫尺,许多曾经超前的设定当下的受众也“见怪不怪”。
2019-12-01
-
刘慈欣与《三体》背后的故事
北京时间2015年8月23日,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
-
科学之源始于凝望星空
科学之源始于凝望星空。
关键词: 科普2019-11-27
-
2019,复活“鸿蒙”
“鸿蒙”,对于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
《荒潮》:科幻视角下的生态观照
《荒潮》的故事源起于中国南部沿海小镇硅屿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
关键词: 《荒潮》2019-11-27
-
中国科幻:热潮之下“暗流涌动”
当地时间2019年9月5日,德国柏林,新的未来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它抛给公众一个问题,即人类未来将如何生活,并通过展览带领公众寻找答案。
-
当代科幻的位置:遗骸、幻境或未来之乡
在我的印象当中,中国科幻还是一群热爱者的小圈子、一个“用爱发电”的小小群体。
-
王瑶《未来的坐标》:“美丽新世界”还是“大同世界”?
摘要:自197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对数码技术的想象。
-
敬畏头顶的星空,探索未知的世界
《三体》作者刘慈欣 《三体》最初在2006年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 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英文版《三体》 《三体》艺术插画 舞台剧《三体》剧照 2006年,山西娘子关电厂的工程师刘慈欣在业余时间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很快受到科幻迷的热烈追捧。
2019-11-15
-
科技惊悚小说,三幕剧,还是美剧?
《极度拖延》 作者:相非相 新世界出版社 2019年4月 《极度拖延》出版于2019年4月,小说讲述了一个海归青年目睹自己的哥哥跳楼自杀,在惊觉自己以及周边人也染上了跟哥哥一样的这种名为“极度拖延症”的怪病后,他对哥哥的自杀谜团展开了追查…… 科幻 or 悬疑? 在小说中,“极度拖延症”跟剧中其它诸如“草莓”“SSEA”“LSEA”“6S6S”等等的科幻涉及的设定,它们对小说的主要功能只是为小说的悬疑层面服务。
2019-11-13
-
宝树与吴飞对话《三体》的哲学:在黑暗森林中探索生命深度
【宝树按】大约两个月前,有朋友告诉我,北京大学教授吴飞写了一部《三体》的哲学解读,顿时大感“打破次元壁”的惊讶。
-
没有太空爆炸的科幻小说,也是充满戏剧性的世界
尽管科幻小说《中央星站》被业界誉为“一部真正的赛博朋克小说”,获得2017年坎贝尔奖“最佳科幻小说”等科幻奖项,但其作者,以色列科幻作家拉维·提德哈却否认了这是一部很硬核的科幻作品。
-
将科普还原为大众本色
电视节目创新是当代中国电视人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
施战军:科幻文学具有科学之核、文化之核、生命之核
非常感谢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对我的热情邀请,也让我对科幻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
弗朗西斯科·沃尔索:一种新的科幻类型——太阳朋克
关于太阳朋克目前有不同的定义,它试图回答并体现可持续文明的样貌,我们如何才能抵达目的地等问题,这样一种运动帮助我们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一些问题。
-
刘慈欣:大力发展儿童科幻和科普型科幻 避免把美国科幻衰落的原因当成经验汲取
本文是刘慈欣在第三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暨科幻作品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很高兴看到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在一年里为国内科幻文学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关键词: 刘慈欣2019-11-03
更多
温新阶:在生活的湖底采撷珍珠
“故乡,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她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土地。因为有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才让这片土地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沦。”
更多

重读《风云初记》:孙犁与“革命现代性”
晋察冀抗战是孙犁的文学“起点”与“原点”,是他的“回心之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