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舒国治:忆那些逝去的武侠年月

      图为姜云行先生(笔名云君)为金庸武侠作品绘制的插画 一、初邂逅金庸 时光飞驰,转眼今年已是金庸一百年。

    2024-10-29

  • 南怀瑾改对联

      抗战时期,南怀瑾曾在部队任教官。

    2024-10-29

  • 王赓:何处望家园

      王赓,看到这个名字,瞬即能想起他是谁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2024-10-28

  • 最欣同气与同舟——叶圣陶诞辰130周年纪事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民进在京举行七届二中全会。

    2024-10-28

  • 藏书印:朱痕上的文脉守护

      藏书家惜书,多钤藏书印。

    2024-10-28

  • 韦泱:听黄可谈藏书票

      如果说,作家叶灵凤1933年在《现代》杂志上发表的《藏书票之话》一文,是第一次向国人介绍源自西方的藏书票艺术的话,那么新时期初韧,上海美术史论家黄可1980年在《读书》杂志发表的《藏书票》一文,使沉寂了近半个世纪的藏书票艺术重新进入了我国读者视野。

    2024-10-28

  • 陈志泽:我与柯蓝先生

      柯蓝,作家,1958年出版了散文诗集《早霞短笛》,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散文诗集,20世纪80年代,他与郭风创建了中国散文诗学会,创办《中国散文诗》《散文诗报》,并培养了众多散文诗写作者。

    2024-10-25

  • 抗战中的西南剧展

      1944年2月至5月间,一群追求进步的戏剧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和爱国戏剧家的号召下,冲破反动势力的重重阻挠,以抗日救亡为主题,在广西桂林举办了声势浩大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以下简称西南剧展),轰动了全中国,为全国人民投入抗战斗争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2024-10-25

  • 陈寅恪与中古史研究

      今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熊存瑞教授编校的《陈寅恪六朝隋唐史论》。

    2024-10-25

  • 以情制胜:上海方型周报中的情感世界

      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书报市场涌现出一类形似正方形,规格为八开或十二开本的通俗读本,因其形制特别,既不像期刊又不似报纸,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读者注意,被时人唤作“方型周报”。

    2024-10-24

  • 清末民初现代“记者”的多元演进

      “记者”是近世兴起的一种全新职业,也是推动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4-10-24

  • 1987,那一年的青春诗会

      三十七年,弹指一挥间。

    2024-10-24

  • 梅兰芳义演“赎罪”

      1922年春,梅兰芳邀请肃紫亭、齐如山、王幼卿、李释戡等4位挚友赴北京西郊香山踏青,寻幽览胜。

    2024-10-24

  • 在苦难中崛起的女作家

      1988年夏,肖凤(右)在冰心先生家中 一段时间以来,我多次拨打肖凤老师的手机,都处于关机状态。

    2024-10-23

  • 鲁迅写催眠曲:“小红,小象,小红象……”

      鲁迅不仅写过杂文、散文、随笔、小说等体裁的作品,还曾经怀着满腔的父爱为他的儿子海婴写过催眠曲。

    2024-10-23

  • 叶圣陶:不懂“世故”和“生存的策略”的“语文工作者”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他自己则说他“我不是什么家”,“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语文工作者”。

    2024-10-23

  • 谢泳先生的“老营盘”与“新方向”

      谢泳的《写本杂录》(文汇出版社2023年)和《学林掌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21年),可视作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的论据和案例,其对陈寅恪和钱锺书、民间宝卷和油印本的研究,也为当代文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2024-10-23

  • 福尔摩斯在香港

      自从1896年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翻译引进中国,到2010年以来大量《神探夏洛克》“同人小说”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得到广泛传播,福尔摩斯与侦探小说在百年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显影”。

    2024-10-22

  • 屠珍:也知生命促,特地逞风流

      梅兰芳先生与儿子、女儿及儿媳合影。

    2024-10-22

  • 冀商和北京书业

      从明清两代一直到民国初年,在我国近代的地方经商集团中,最著名的当属山西商帮、徽州商帮、浙江商帮,也就是名满天下的晋商、徽商、浙商。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