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新见档案看作为外交官的李金发
不少作家有多重身份、多种面目,作家身份而外,有的致力于政治,有的擅长经营企业;有的表面凶恶但心地纯良,有的假装和善在关键时候却显出本性。
2024-10-10
-
百年前泰戈尔在北京
今年是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首次访华100周年。
2024-10-10
-
“不可以人废言”:胡适与张竞生的“交集”
1917年9月,胡适因陈独秀推荐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
2024-10-10
-
陈喜儒:四十年前,水上勉一行的中国之旅
巴金在寓所会见日本作家代表团 水上勉(左)与本文作者在桂林石林公园 手头有一本《心贴心的中国之旅》,是日本桐原书店1984年5月25日出版的日文书,由中日两国作家合著,但以日本作家为主,共收文章33篇。
2024-10-09
-
中华读书报十年纪事(2014.7-2024.8)
编者按:2021年4月16日,由好莱坞电影导演、编剧詹姆斯·卡梅隆监制的电影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正式公映。
2024-10-09
-
袁书菲:记我的外祖父袁同礼先生
编撰年谱是一件无私之举。
2024-10-09
-
袁同礼先生小传
袁同礼,字守和,祖籍河北徐水,1895年3月25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家、博物馆学家。
2024-10-09
-
隐于《顾颉刚日记》背后的“打工人”汪安之
顾颉刚(1893-1980)的好友傅斯年曾主张“史学就是史料学”,日记、书札等作为第一手资料,素来为现当代学者所重视,尤其近年来对未刊的日记、书札手稿的整理,伴随着《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中国近代日记丛刊》《晚清珍稀稿本日记》《现代学人日记丛书》等几种丛书的出版,俨然出现了一个高峰。
2024-10-08
-
张治:“围城”题下的阅读史
一九四六年初,钱锺书的小说《围城》在杂志上连载。
2024-10-08
-
吴岳添:凡事只要尽力去做就好——八十自述
南京大学 1962年的大学考场设在南京师范大学,就是原来的金陵女子学院。
2024-10-08
-
当时两少年,如今亦未老
2005年10月,朱季海(左)与张洪钧在苏州双塔寺。
2024-10-07
-
复叠印象与纠结情感 ——近现代外国作家的北京想象
文学中的城市形象影响着人们对于现实城市的理解与评价,进而介入现实城市的文化定位与形象重塑的工程。
2024-09-30
-
陈子善:记忆中的钱谷融先生
1952年钱谷融入盟申请表 2011年9月10日,陈子善先生(左)与钱谷融先生(右)合影 写回忆文坛前辈的文章,越是熟悉的,越不容易写。
2024-09-30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由上海歌剧院与上海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于近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2024-09-30
-
敬惜与揖别:鲁迅1924年暑期西行之旅的神思姿态
一 1924年7月7日至8月12日,前后历时共36天(包括往返在途16天)的西安之行,堪称鲁迅居京十四年期间极少的几次出游中,阵仗最隆重、内容也最特别的一个特例。
2024-09-29
-
李培禹:我与金波老师的“书缘”
小时候生活清苦,哪有钱去买书?考上师范学院后有了生活补助的姐姐知道我的心思。
2024-09-27
-
在京都书店寻得半部《杜诗详注》
日本紫阳书院是早就闻知大名且一直想去拜访的一家书店,只是其地理位置远而且偏,便总没有被提上日程。
2024-09-27
-
章太炎《齐物论释》的时代价值
《齐物论释》是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一字千金”。
2024-09-27
-
鲁迅职属的北京图书馆的创立
京师图书馆开馆纪念合影(第二排右四为鲁迅) 人类遗留的所有文物中,纸质文物是最不易保存的,历史上的兵火战乱、水火之灾、焚书之痛,给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024-09-27
-
袁济喜:1978年,我的无问南北
1978年9月27日上午11点,我作为刚刚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78级本科新生,从老家上海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