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与生命史的互证 ——“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丛书述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鲁迅为代表的浙江作家占据了半壁江山,名家辈出,群星璀璨,照亮了现代文学的天空,他们引领了新文学的潮流,是新文学的开创者、开拓者、引领者、推动者。虽然浙江现代作家辉煌的文学成就已世所公认,但除了鲁迅、茅盾、周作人、艾青、郁达夫、丰子恺等少数名家外,大多数都没有一部完整的年谱专著,这显然是不小的缺憾。对此,浙江大学出版社近年来推出了“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丛书(以下简称“名家年谱”),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成果。丛书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洪治纲教授担任主编,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编撰团队。“名家年谱”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著作和研究成果,兼具研究性与史料性,注重系统呈现浙江现代文学名家的历史成就和整体实力,计划出版30—40位重要作家的年谱,目前已经推出2辑15位重要作家年谱,在学界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名家年谱”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一,“名家年谱”系统展示了浙江现代文学名家的创作实绩和历史影响。“名家年谱”囊括了最知名的浙江现代作家,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俞平伯、徐志摩、钱玄同、冯雪峰、许钦文、夏丏尊、艾青、柔石、夏衍、丰子恺、施蛰存、穆时英、许杰、魏金枝、王鲁彦、徐懋庸、徐訏、殷夫、潘漠华、巴人等等,以谱牒学方法全景式呈现作家的生平经历、文学活动、交游往来、精神世界等,展现浙江现代作家的整体实力和浙江现代文学盛况,注重反映作家多方面的创作成就和全方位的生命面向,彰显作家的文学活动和个性特色,展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所做的独特贡献。
第二,“名家年谱”开创了系统梳理现代文学名家生平的先河。中国现代文学经过百年的发展,已逐渐走上了经典化的道路。现代文学经典化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现代文学名家的生平经历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并借此评估其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年谱编撰正是完成这一工作的主要内容。年谱是人物研究的基石,这一点毋庸置疑。与传记和评传类的粗线条勾勒不同,年谱如同一个人生命的年轮,一圈一圈,一年一年,清晰可见。随着现当代文学名家年谱编撰兴起,年谱丛书陆续出版,如此前的“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丛书”(3种)、“当代著名作家及学者年谱系列”(3种)、“中国现代作家年谱丛书”(5种)、“《东吴学术》年谱丛书”(8种),但这些年谱丛书都是小规模的,偏重于当代作家,且体系性较弱。“名家年谱”对浙江现代文学名家生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与整理,规模超过以上年谱丛书的总和,开创了系统梳理现代文学名家生平的先河,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化进程。
第三,“名家年谱”确立了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编撰的新范式。从目前的研究和出版状况来看,年谱编撰主要还是集中在古代和近代人物上,如中华书局的《年谱丛刊》即集中于古代及近代人物,编撰体例亦相对传统。相比古代及近代人物,现代人物的生平经历特点和所处社会环境已大为不同,研究所可依据的材料亦更加丰富,其年谱编撰难以完全按照传统的年谱编撰体例照抄照搬,而需针对新的特点加以改进和完善。“名家年谱”的一大贡献就是在传统年谱编撰体例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文学家的特点,通过指定严格的体例和编撰要求,完善了年谱编撰的体例,确保了不同作家年谱编撰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比如凡例的19条内容详细规定了谱主籍贯认定方式、谱主文学成就时限、年谱内容重点、年谱具体组成部分、文体文字、各级标题、农历公历使用、日期不明信息的处理、存疑内容的处置、注释使用、历史文献标点处理、谱主著述标注方式、谱主主要社会评价等。“名家年谱”通过体例的完善创新了年谱编撰的范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史料翔实,为以后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的编撰树立了新的标杆,是现代文学史料学研究新的标志性成果。
第四,强大作者阵容保证了年谱的权威性经典性。年谱编撰不是对谱主生平的简单罗列和梳理,而是通过对材料的竭泽而渔、爬梳剔抉、查漏补缺、去伪存真、纠谬摘误,达到辨清谱主事迹原委、还原历史真实、展现谱主完整生命经历与历史影响的目的。年谱编撰是高难度工作,工作量巨大,往往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对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好在“名家年谱”作者阵容强大,年谱作者都经过了精心选择,大多是谱主研究专家、谱主传记作者或谱主文集编者,不少都是不二人选,如鲁迅研究专家黄乔生、茅盾研究专家李标晶、郁达夫研究专家李杭春、钱玄同研究专家余连祥、俞平伯研究专家孙玉蓉、许钦文研究专家钱英才、夏丏尊研究专家薛玉琴、艾青研究专家骆寒超、丰子恺研究专家陈星、夏衍研究专家陈奇佳等,另外还有参与谱主全集编撰的名家后代。如此强大的作者阵容广搜博采、精心结撰,才使年谱史料宏富,视野开阔,史实完备,笔触细腻,体例严谨,脉络清晰,考辨精严,内涵厚重,谱主形象展示立体真实,生平系年准确可靠,保证了年谱的权威性经典性。
第五,“名家年谱”是对现代文学名家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呈现。21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的大量涌现,特别是报刊数据库的出现、家藏资料等的提供,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更多以往难以见到的原始资料。同时,伴随着新视角的运用、史料考证的深入,对谱主事迹的认识、评价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年谱的编撰过程也是刷新对谱主生平和创作的认识、与时俱进研究的过程。“名家年谱”的编撰即吸纳了各种新材料和新研究成果,应该说比较全面地呈现了当前浙江现代文学名家研究的最新进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此前没有年谱的作家,“名家年谱”是填补空白;对于此前已有年谱的作家,“名家年谱”则是后出转精。比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俞平伯等的年谱在以往年谱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了最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史料更加丰富,细节更加完善,考证更加坚实。“名家年谱”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对谱主生平细节的考辨和完善上,如《鲁迅年谱》对以往关于鲁迅早期活动的一些看法以及鲁迅自己的误说进行了纠正;《戴望舒年谱》对戴望舒的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及其创办的期刊《兰友》编辑部地址等进行了新的考订,结论可称定谳;《夏丏尊年谱》填补了夏丏尊生平活动中的大量空白,尤其是还原了其在开明书店工作时期和孤岛时期的经历;《钱玄同年谱》利用新史料,细致呈现了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前后的各种活动。
第六,“名家年谱”是地方文化和现代文学研究中人的再发现。“名家年谱”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批重大项目,浙江文化工程有“今古人文”的立意。以往对地方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地方文化、地方历史及地方文献的梳理与研究,即所谓的“今”“古”“文”,而对“人”的部分有所轻忽。而就现代文学研究的关注重点而言,也往往专注于文学事件和文学作品本身。虽然已有不少作家传记,但传记做不到像年谱一样精细,且作者的主观评述较多,与年谱的细节求真性还有较大距离。然而对文学事件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需要以真实、细致、具体、客观的作家生平为基础,尤其是目前对作家生平细节的研究依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名家年谱”的编撰即注意到了以上不足,以浙江为框架、以人为纲领展开。“名家年谱”重视名家事迹的细致梳理,同时兼顾名家个性与现实关怀的展现,将谱主置于时代风云中,重新呈现谱主的真实生活、人生际遇、思想变迁、创作历程、风格形成等,注重他们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人为核心揭示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无疑是人的再发现,意义重大。谱主之间的交往也可在各自年谱中互证。
虽然“名家年谱”存在由于资料获取困难而遗漏一些资料、个别年谱因篇幅限制导致不够尽善尽美等缺憾,但依然堪称目前所见的现代文学名家年谱精品,相信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将现代文学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