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立宇:中篇《马厩岛》创作谈
这是一桩真实的事件。
2022-11-24
-
杜光辉:忠诚——最高贵的品质
2021年10月,我在媒体上看到,参加汶川地震的最后一只搜索犬冰洁去世,它曾在废墟中搜救出15名幸存者。
2022-11-24
-
乔叶:贴合乡村的骨骼去生长
去年我参加了《十月》杂志举办的一个名为“我的乡愁与你不同”的乡村题材创作研讨会,很喜欢这个议题名,觉得格外有话要说。
2022-11-24
-
陈鹏:谁都有跑不动的那天
谁不老呢?谁又不死? 这是标准的海明威式的诘问。
2022-11-23
-
邓一光:说了做不到,也许就做到了
2000年,写完《怀念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我再没有写过中篇小说,那以后,我断断续续写了两部长篇,以及一些短篇。
2022-11-22
-
盛可以:写点什么,无所谓好坏
原标题:破壁机的尖叫 住民宿遇到各种房东,无论其热情好客,还是冷淡麻木,不过是萍水相逢,转身就忘,唯独这个天真的老妇人,经常闪回脑海,记忆犹新。
2022-11-18
-
陈鹏:脆弱的,消失的
这个小长篇的缘起,是对2020年之前的缅怀。
2022-11-18
-
毕飞宇:关于乡土文学的一点浅见
从我写作的第一天起,我的写作就出现了“对半分”的局面,一部分和城市有关,另一部分则专注于乡村。
关键词: 乡土文学2022-11-17
-
叶弥:小说的现实主义和梦想
现实主义对小说来讲是个危险的词。
2022-11-17
-
杜光辉:忠诚——最高贵的品质
2021年10月,我在媒体上看到,参加汶川地震的最后一只搜索犬冰洁去世,它曾在废墟中搜救出15名幸存者。
2022-11-16
-
孙甘露:札记——关于《千里江山图》
粗略的回望这本小说构思之初的各种设想,似乎是想寻找小说艺术的某种本质性的力量,来和它所想表达的主题的严肃性形成呼应;或者因其隐秘错综的人物关系在全知叙述和受限的视角间寻求平衡;由于故事所呈现的机密行动和社会环境、公共空间和私人感情的交互影响,我不得不思考勒卡雷式的侧写甚至计算机式的算法,并通过明确的延宕获致精确的路径。
-
辽京:机器人的重复与反抗
《前夜》是去年完成的中篇小说,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
2022-11-15
-
秦祖成:乡村烟火一直温暖的存在着
我想说的是,有的人没有扎进乡村,不知道乡村的真实面目;没有走进农民的真实内心,无法体味农民的痛楚。
2022-11-14
-
邵丽:在石头上开出花来
最近一个时期,我一直为《金枝》续篇的创作而焦虑,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入口。
2022-11-12
-
石一枫:交通工具上的文学生活
朋友们,大家好。
2022-11-10
-
李西闽:我们面临的精神困境
写下《饥饿的范西蒙》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问题,范西蒙到底为何饥饿?也许你很难想象,在现实中,有人会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哪怕他还是个言情小说作家。
2022-11-09
-
杨少衡:小说里的两件事
应当说这个中篇小说里事情不止两件,杂七杂八牵扯不少方面,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上下层次的勾连、往昔的渊源和未来的期许等等,但是主事件唯二:一是所谓“雅集”,二是所谓“那个洞”。
2022-11-08
-
鲍磊:观照大城市里的小事情
在城市,我们都太忙了。
-
阿占:值得记取的人间故事
上苍俯瞰地球,看见的一定是蓝色。
2022-11-07
-
刘汀:写作的灵感是什么
养一颗故事的种子,然后等着它基因突变 刘汀 《水落石出》是个两兄弟的故事,它在我心里已经养了很久了。
2022-11-04
更多
专访许子东:写文学史就是在写今天
“电视呢,最开始的时候是客串玩玩的,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它也可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实,从鲁迅那一代开始,中国读书人总是一面坚持社会操守,一面进行社会批判。”
更多

《四世同堂》手稿背后的故事
“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更多
散文 | 檐下听蛙
本文以老宅古井为载体,通过夏夜听蛙的诗意场景,借井蛙鸣唱引发对认知局限的哲学思考。作者由井中蛙鸣的空灵悠远,联想到《庄子·秋水》中“井蛙不可语海“的寓言,指出井蛙的认知囿
诗歌 | 暮色回响(组诗)
假设将来的事作为回忆,以此为起点。在现实中找寻一些经历,和情感寄托的影子
散文 | 安如山·润若水
这是一篇地域文化散文,以淳安水魂与临安山骨为核心意象,融地理、历史、人文于笔端,借刚柔相济的山水特质,诠释“安”之深层内涵,以比喻、象征手法彰显地域精神与共生哲理。
散文 | 光斑里的告别
摘要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家中先后迎来的两只猫咪:一只在寒冬雪夜闯入的奶牛猫,从怯生生的试探到成为家人温暖的陪伴,却在春天悄然离去;另一只盛夏到来的小黄猫,以活泼驱散沉
小说 | 将军说
它展现了真相在权力面前的极端脆弱性,以及追寻真相者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与宿命般的悲剧结局。同时,小说警示了权力对人性的异化之深,以及罪恶如何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谎言及其维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