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的画心
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我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知道一个地方,你要熟悉俄国人,甚至中国文化,你一定要去。
-
充分发挥美术在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2020-06-12
-
雄鹰展翅话知音
“凌云展翅是雄英,写形不易传神难。
-
沈从文的中国画意识与“美术革命”之思
内容提要 1934年沈从文在返湘途中致张兆和的书信里,绘有十几幅山水速写,这些速写画面线条精简,讲究布局,宾主分明,勾勒出湘西一带山水的风貌特征,体现了沈从文对中国画的深厚理解。
-
抱朴守真 天趣烂漫
杜牧《九日齐安登高》 潘继坦 我与潘继坦初次相识在山东高密,我们一同到莫言旧居参观,兴致勃勃,在莫言旧居前合影留念,那张拍于秋天的照片一直保存在手机里,经常翻阅。
-
疫情期间国外艺术家如何创作?
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的近期作品 一个孤独的人,双臂环抱,身体蜷缩,将头深埋于臂弯与双膝间,脚尖向内扭着——该黏土雕塑作品名为《抱住》,由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创作,他以创作大型雕塑而闻名,比如位于北英格兰泰恩-威尔郡的著名地标《北方天使》就是其代表作。
-
仅晒三天的五百岁古画,晒出多维导赏新思路
时值国际博物馆日,刘海粟美术馆以“晒宝节”的名义晒出了一件罕见的500岁古画——文徵明《五瑞图》,就在馆内一楼大厅,仅晒三天,从5月17日至19日。
-
端严大气 圆融自有
杨华对楷书情有独钟,他以欧楷为根基,兼收并蓄,颇有收获。
-
悲悯之心创造艺术价值
传承与梦想 卢一心 作 对中国美术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一直以来,中国绘画史审美诉求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以说基本是一致的,也很稳定。
-
当代书法发展应坚持道技并重
当今社会,有的人不读书、不努力,却总有一种想成名成家的冲动,这种浮躁和浅显令人哭笑不得。
-
画胡杨的乌日娜
初次接触乌日娜的画作时,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却真正地记住了她的这些画作。
-
创作出有温度的敦煌画作
高山是甘肃中青年本土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他成年累月厮守于敦煌,在艺术上早已属于“敦煌土族”。
-
礼赞劳动 致敬大美劳动者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大美劳动者——中国美术馆藏作品中的劳动者形象”展览日前在网上和观众见面,这是对劳动与劳动者、对创造世界的历史动力的礼赞。
-
从抗疫主题的苗族民间绘画看当代美术创作的同质化问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术创作中的抗疫主题创作不管是表现人或是表现事,在主流美术创作队伍中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现。
-
从“国展”看“传统书法”的审美取向
1980年5月,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举行,展出了各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的书法、篆刻作品,这在当时是一件备受瞩目的大事,在书法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牛虻》与卢浮宫的无名肖像
时值达·芬奇辞世500周年,巴黎卢浮宫为这位欧洲文艺复兴大师举办特大型展览,向世人呈露他的绘画作品,尤其是他论述美术、诗歌、音乐、戏剧,以及军事工程和人体解剖诸多学术领域的4100份手稿。
-
高二适:中国古典文人书法新境
静静凝视高二适的书法遗墨,那灵异的墨线,似高猿悲叫,乱水潜奔,这是流淌在古典诗文和经典碑帖中的心灵对晤,是意与古会的神异契合。
-
我们熟悉的那些法国艺术名家都站在他长长的影子下
前不久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美术的诞生”特展上,有一幅来自法国绘画之父尼古拉·普桑的小幅油画,不起眼,却分外值得关注。
2020-04-29
-
大卫·霍克尼用画笔发声:病毒不能取消春天!
大卫·霍克尼iPad绘画《记住,它们不能取消春天》。
-
云游敦煌“动”起来壁画背后有故事
近日,以莫高窟经典壁画为原型,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影业、腾讯动漫联合出品“敦煌动画剧”,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上同步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