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高手高”的京津画派
秋光图 齐白石 “眼高手高,高山仰止”。
关键词:  京津画派2021-01-15
-
莫兰迪的沉默盛宴
展览: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 展期:2020.12.6-2021.4.5 地点:木木美术馆 如果乔治·莫兰迪生活在今天,一定会为他取得的成就惊讶不已:他所开创的“莫兰迪色系”已经变成了时尚和品位的代名词。
关键词:  莫兰迪2021-01-15
-
脱贫攻坚题材美术创作:为时代留下丰厚的视觉形象和精神印记
“美丽的事业·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美术作品展”上展出的何加林中国画《老寨新韵》。
-
珂勒惠支的版画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展览:以痛而歌——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 展期:2020.12.25-2021.3.15 地点:亿达时代美术馆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大陆政治格局发生巨变,新闻出版业在社会动荡的刺激下,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种环境之下,版画,尤其是平版印刷版画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批判之中。
关键词:  珂勒惠支2021-01-08
-
陈丹青:不必在艺术面前自卑
主题:《线条的盛宴》放映暨《局部》新书首发 时间:2020年12月19日 地点:建外郎园vintage虞社 嘉宾:陈丹青 画家、作家 主办:理想国 古代艺术一半以上是乡下人创造的 《线条的盛宴》中北齐墓葬壁画的这些作者,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那种“高级”的人选去画画的大家。
-
林曦《书法课》:给现在开始写书法的你
对于很多人而言,书法既熟悉又陌生。
-
书法的形与神
历代书家谈结字原理,务必先讲平正。
关键词:  书法2020-12-28
-
在时代中行进 于磨砺中蓄能
“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现场 余冠辰摄 无论对于中国美术界还是社会各领域而言,2020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关键词:  美术2020-12-27
-
夏加尔:彩色梦境中的爱与离愁
近日,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马克·夏加尔”大展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展出。
关键词:  夏加尔2020-12-24
-
是什么支撑着2020中国艺市冲破阴霾热力四射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曾经一度致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艺术市场陷入停滞。
2020-12-22
-
莫兰迪和莫兰迪色:五十度灰的静美与驰骋
《静物》 1960 近几年,寡淡清冷的“莫兰迪色”在时尚圈和设计圈异军突起,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20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治奥·莫兰迪及其艺术呢?2020年年末,798的木木美术馆,给了国内艺术爱好者及各路网红一个走近“莫兰迪色”的绝佳机会。
关键词:  莫兰迪2020-12-18
-
“境由象生——顾平人物山水画展”在京开幕
12月1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山水所、民盟中央美术院、北京市海淀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 “境由象生——顾平人物山水画展”于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
-
画面的美声:读《莫奈的故事》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展览近期正在上海展出,并将于2021年元月落幕。
-
因为敏感 所以青春
欢乐颂(石版画) 李长兴 作 读图时代为观画和绘画同时带来两种可能,一是给予观者时间上的便捷,通过图形的识读,理解表述的涵意,二是给予画者空间的拓展,不再停留于叙事的理智,而触动和引发了更多情绪的感觉,尤其对自带敏感的年轻画家而言,不敏感就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就把握不了表现的意义,推动时代发展的主体人群必然是青年,青年无可争议地成为发展的前卫,而敏感正是青春的心理特征,所以不敏感就不青春,青春之所以飞扬,正在敏感有无限可能。
2020-12-16
-
传统水墨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培育文化的亲情感
中国的绘画到宋元以后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以文人画为主体的地域风格形成了主流,这种以长江下游地区的文人绘画与文人价值观所建构起的绘画方式,逐渐演变为“水墨至上”的审美潮流,包括品评标准的建立。
关键词:  传统水墨2020-12-16
-
向着历史与未来的两极
容庚秘箧寿山芙蓉石(年代不详) 罗福颐 作 秋树聚禽图(明) 林良 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当其与精神同一,则无限矣。
2020-12-16
-
当夜深人静 卢浮宫之旅才刚刚开始
美丽如画的巴黎之夜,怀着朝圣的心,从灯光闪耀的贝聿铭金字塔进入,来到游客散尽、安静空旷的卢浮宫,这里有一场倾十年之力完成的绚烂特展在等候。
关键词:  《卢浮宫之夜:莱昂纳多·达·芬奇》2020-11-20
-
45cm是她绘画的高度 是一切她可以移动和停留的基础
“45cm,是她轮椅的高度,是她床的高度,是她洗澡台的高度,是一切她可以移动和停留的基础。
关键词:  魏晓轩2020-11-18
-
张索《持敬集》序:以崇敬之心,行守正之事
张索君将多年所写的文章,编为一集,首先让我读过,希望我能谈谈看法。
关键词:  《持敬集》2020-11-14
-
读石鲁
石鲁原名冯亚珩,少时学画习文,后因追崇石涛和鲁迅,到延安参加革命时即更此名。
关键词:  石鲁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