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品读毛晓春散文及书画
来源:天水在线 | 王谨  2022年01月07日09:07
关键词:毛晓春

一日,我参加一位作者作品研讨会,桌子对面一位中年人,谦恭地给我递来一本书和一本画册,看作者名字——毛晓春,乃甘肃天水人,现在北京神州杂志社供职,任副社长。

对塞上甘肃,我心生好感。本世纪初,2000千禧之年1月。受凤凰卫视之邀,我与文化学者余秋雨曾在甘肃相遇、长谈。当年,余秋雨随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车队、从印度取道嘉峪关回国,我们相聚于甘肃嘉峪关、天水和敦煌,有过关于中外文化比较的长谈。天水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给我留下美好印象。

读毛晓春的散文集《纸上低语是故乡》,得知他尽管常年生活在北京,但心里念念不忘的却是家乡——甘肃天水的新阳镇。这本散文集就是他思乡作品的集纳;还有一本自印的画册,则收录他的金石书法和画梅、竹的部分作品。

有人评论毛晓春是是一名从凤凰山出来,端着一碗凉粉走向中国文坛,成为一名拥有学者、作家、金石书法家等头衔的复合型人才。

看他的书,才知毛晓春是把看得见的山,望得见的水,记得住的乡愁根须,深深地扎进了自己胸襟的土地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和富有诗意的。他情系故乡,以致逢年过节给友人赠送诸如天水苹果等土特产,也借机推介家乡的水土养一方品牌的理念,让人感动。

毛晓春自幼酷爱文学,对散文创作有过去粗存精的提炼、纯化,然后妙笔生花。他长期养成了职业敏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睁开“看问题的眼睛”和支楞起“聆听心声的耳朵”走四方,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地去细心观察、倾听、感悟身边人“一举一动,一笑一颦”,进而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艺术审美“发现”。

毛晓春的散文里多见血脉贯通、神韵凸凹的精华。写人叙事的《我家有一缸正宗的酸菜浆水》、《换粮》、《中断的友谊》等,都是打动读者内心的篇章。就像他在《我的自传》里说:“我就出生在温集村的毛家庄,本村人叫毛家巷道。这个地方,当地老人又叫雷家地”的毛姓家庭。

经历苦楚,有助历炼人生。毛晓春少时曾经历贫穷、困顿和不幸,对毛晓春来说,物质可能是贫乏的,但他的精神却是富足的。他的母亲在多子、地少、庄稼欠收的生活环境里,为了启蒙身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儿女们,宛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那般,讲起了儒家《二十四孝》的故事,他都整衣端坐,洗耳恭听。在家人亲情和同窗好友的惺惺相惜、相濡以沫里,成长着,拔节着童年时节,懂得如何做好一个人。当然,这也造就了他从此在苦乐年华里抱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梦幻,颠沛流离,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擎着乡土中国的大旗,从渐行渐远的“雷家地”,一路走来。

“我生于一个毛姓家庭,据说我这种属相的人最适宜干的职业就是医生和牧师,但我却选择了文学写作的道路。父亲给我起名为‘晓春’,大概是‘破晓之春,给万物永远带来生机’的意思。”听他的解说,读毛晓春的书,看他的画,看到一个几十年坚忍不拔的毛晓春。历史上宋代,在南宋常常遭遇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最后南宋灭,曾有过辽、西夏、金王朝的建立。金文化在甘肃一带有着深厚的底蕴。中国的金石文化尽管与宋金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金文在塞上一带曾影响了几代人。金文多指周朝青铜器上的文字,是大篆,象形字;石是石鼓文,是秦朝留下来的,大篆与小篆之间的文字。我原来对金石书法关注较少,看了毛晓春的画册,才知晓他为研究金石书法颇下功夫,并有了不薄的造诣。

2021年上半年,香港毛笔博物馆致信我,说要举办“一人一笔一故事”书画展。我提供了一幅中国画(荷花)和一幅奔牛图,并推荐毛晓春先生作品参展。他书写了一幅金石书法,创作了一幅梅花画,颇受香港观众青睐。我们的作品均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毛笔博物馆联签的表彰证书。

进入2022年,我和晓春本拟小聚深聊,但岁末年初全国疫情严峻,只宜在微信时空交流,静等全国疫情好转,牛蹄声渐远、虎啸声日近的春满大地的信息。

(写于202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