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手稿做封面的巴金著作
开明书店旧照
上海开明书店是巴金早中期著译的主要出版机构。据1939年1月开明书店第2版《梦与醉》书末“开明书店发行巴金之著译”所列,到1938年底为止,包括《灭亡》《新生》《家》《春》《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等在内的十四种巴金著译,都是由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与北新书局长期合作,胡适与亚东图书馆长期合作,都早已为人所熟知,而巴金与开明书店的密切合作,也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本文只说说我所收藏的这十四种巴金著译中的三种可爱小书。
第一种是中篇小说《海底梦:给一个女孩的童话》,这部作品最初不是开明书店出版的,而是由上海新中国书店于1932年8月印行。1936年1月,巴金“收回来改版重印,自己曾仔细地校过一遍”(引自《海底梦·改版题记》),交开明书店初版,我所藏已是1938年8月开明书店的第3版。
第二种是散文集《点滴》,开明书店1935年4月初版,我所藏为1936年3月开明书店的再版本。巴金应该很看重这本收录了《生命》《海的梦》《雪》等抒情散文的《点滴》,专门为之选配了三幅插图,依次为:《点滴》,油画,“三十年前的俄国无名作家作”,这本散文集也就因此命名为“点滴”;《生命》,“美国H.Kent作木刻”,肯特是享誉世界的美国版画家,《点滴》是新文学作品集插图中出现肯特版画的第一本书,但这幅木刻的题目不是《生命》而是《火焰》,巴金记错了;《沈落》,“三十年前的俄国无名画家作”。
第三种是散文集《梦与醉》,开明书店1938年9月初版,我所藏为1939年1月开明书店的第2版。
这三种巴金著作都列入“开明文学新刊”丛书。从它们在一两年内都二印或三印,说明巴金不但以《家》《春》等名著一纸风行,而且每出版一本新著都会重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这三种书不但厚薄差不多,小巧可爱,还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封面设计别出心裁,都采用了巴金的手稿作为底色,从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手稿封面系列。时光飞逝,其中《点滴》的封面已有些褪色,手稿已不是很清晰。而封面上的书名也有讲究,都是巴金亲笔所书,《海底梦:给一个女孩的童话》和《点滴》是毛笔所书,《梦与醉》是钢笔所书,各有韵味,也体现了巴金创作的书写方式已在毛笔和钢笔之间转换。
手稿图覆盖封面的视觉冲击是强烈的,至少我就很欣赏。我不知道以手稿做封面是开明书店编辑的主意还是巴金自己的主意。但这确是一个好主意,颇具创意。新文学作品集中,以作家手稿作为插图的并不少见,如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推出的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名家的自选集中,就都印入了作者的照片和手稿作为插图,以增读者的阅读兴味。然而,把手稿印在作品集的封面,而且是封面的全部,却极为少见,巴金的《海底梦:给一个女孩的童话》《点滴》《梦与醉》这三种书也许是个例外。巴金的作品因一再重印,版本众多,开明版巴金著译中是否就只有这三种是以手稿做封面,尚是未知之数。而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三种书再重印,也都改换了封面,纳入开明版巴金著译新的封面系列,巴金著译以手稿为封面的这个小小的系列就此中止,无以为继,实在可惜。
更多
以“通”与“融”建构文学空间
“至于说学者创作小说有哪些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概而言之,我认为一是艺术选择有一个较大的参照系,二是方法、技巧有更多的取法对象,三是对创作对象的理解有更多的理性自觉。”
更多

朱德发:视学术为生命的文学史家
“只要能施展我的才能、实现我的选择,便深感其乐无穷,无限欣慰。”
更多
诗歌 | 绸衾的梦(诗三首)
每一场忧患,都赶着了 窥探梦海,十分深渊和庞杂 不妨, 赶一趟春心荡漾 迷惘和困境,总是那么清晰
散文 | 武汉江滩的昼夜诗笺
那浩荡的江水,如同大地奔腾的血脉,裹挟着昼夜的诗篇、烟火的记忆、钢铁的传奇,以及无数如我般渺小灵魂的呼吸与凝望,向着永恒的地平线,向着永不枯竭的晨光,奔涌,不息。
散文 | 汉江夏日
晴天的汉江明媚,雨天的汉江朦胧,雨后的汉江清新,夏日的汉江传神而美丽。
散文 | 青青丝瓜种清欢
“老我但知閒是好,丝瓜藤下枕书眠。”。坐在丝瓜架的绿荫下,清风悠悠,绿波荡漾,黄花灿灿。或读书,或品茗,或闲聊;累了,嗅一嗅淡雅的黄花,摘一根从青藤绿叶间垂下细腰纤纤的丝
诗歌 | 《北方以北》(组诗)
大雪隐入通往平原的路径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长满山坡,目睹 北风摇晃出岁月深处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