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优秀传统,下启上海文艺新时代新篇章,市文联主席奚美娟表示—— 与人民在一起发现美发现朴素的力量
奚美娟
这一天,有两个画面反复浮现在奚美娟的眼底、心底。一个是早上开会时,青年文艺家向到会的老一辈艺术家献花致敬的场景;一个是下午她当选新一任上海市文联主席后,四面八方向她投来温暖又充满希冀的目光。上承优秀传统,下启上海文艺的新时代新篇章——奚美娟对文联未来工作有了初步设想。
她说:“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文联作为文艺之家,会努力把大家凝聚起来,助推年轻艺术家成长,助推优秀作品留下来。就像我们传承上一辈的宝贵财富一样,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所处的伟大时代、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精品力作。把为时代贡献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从1950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文代会至今,69年里,历届主席和主席团为文联事业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一届市文联主席团树立了榜样,奠定了基础。奚美娟及其同仁手中握有的,是历史沉淀下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利用文联平台,助推‘上海文化’品牌的打磨,是我们的工作应尽之责。”
而品牌的擦亮,无疑离不开作品。奚美娟建议,从时代里汲取营养,“这个时代波澜壮阔,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艺工作者应当感受着人民的感受,去表现真实的生活。她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始终与人民在一起,投身到火热的、壮阔的、深刻的社会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我们的笔、歌、舞、戏剧、电影,用我们的智慧、艺术和情感,用我们所有的能力,创作出精品,贡献给时代。”
她还特意提到了“朴素”二字,“不仅要发现美,还要发现朴素的力量。”朴素看似不起眼,但其实,朴素的美、朴素的情感,往往拥有长久的感染力。
面向未来,全新履职,奚美娟谈到了“忐忑”。尤其因为,这个时代给所有文艺工作者出具了不一般的考题。
在奚美娟年轻的时候,年轻人从艺术院校毕业后,会被分配到各个国有院团。成长道路上、创作过程中,他们几乎不用与市场环境直接面对面。但时代隆隆前行,年轻演员的成长路径大大改变。许多艺术生人还未出校门,已经进入社会,甚至有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奚美娟认为,“路径不同,这是大势所趋”,但有句话是她的老师当年讲的,现在依然对年轻人有效——“进入社会,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才、修德更是一辈子的事。”
事实上,这也正是昨天青年艺术家向老一辈艺术家献花时真正触动人心的缘由——“老一辈留给我们的,不止是艺术上的财富,还有精神的财富。‘德’字当先,这是中国文艺界一以贯之推崇的,也是每个时代真切需要的。”
奚美娟表示,作为上海文艺工作者的精神之家,市文联在引导年轻人崇德尚艺、助推青年文艺家成才方面可以有所作为。“我们有演艺工作者联合会,可以做些规划。”
这位市文联新主席说,市文联旗下的15个文艺家协会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只有这些珠子生机勃勃地闪着光亮,文联这个平台才会真正璀璨辉煌,文联大家庭才有了意义,才会更温暖。
更多
当你去感受故乡时,恰是感受到自己的时刻
近日,“梁庄三部曲”的作者梁鸿,诗人、作家陈年喜在活动中分享了他们关于“故乡”的写作,以及文学与故乡、人与故乡的关系等的感受或看法。
更多

江绍原的《发须爪》与周氏兄弟
江绍原(1898—1983),安徽旌德人,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预科,后赴美……
更多
散文 | 野淀子
经历过王朝迭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白洋淀,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是一快有血性的土地!为了让这方水土更富饶,为了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顽强的把自己活成一道风
散文 | 黄土塬上的烽烟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关中平原北部,耀县的黄土塬上,风吹过新收的麦茬地,也拂过村口静默的老槐。这里居住着91岁的马根周(根根爷)和95岁的马满
小说 | 微光逆旅
通过三位不同背景女性(高管刘丹丹、全职太太苏曼、清洁工王桂香)因恐惧衰老、容貌焦虑、社会压力而投身医美的故事明白了衰老是生命不可逆的轨迹,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时间赋予的痕迹
散文 | 马莲滩:梦幻中的花儿香
叙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明之花,传递固有的民俗民风,为华夏之中国文化,增添一束心田的非凡之音。
散文 | 炊烟归处
散文回忆80年代农村生活,以炊烟为线索,串联起奶奶讲的炊烟连上天的故事、母亲借炊烟说勤谨的道理,以及石蛋儿与家人的日常。如今老屋空置,母亲进城,炊烟成心灵归处,承载乡愁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