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文物对外交流亮点纷呈
记者日前从国家文物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我国文物对外交流工作亮点纷呈,围绕“元首外交”“一带一路”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交流合作项目,在深入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文物局围绕“元首外交”,开展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文物交流活动。3月,习近平主席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国家文物局和沙特民族遗产总机构联合主办的“阿拉伯之路”展览;4月,习近平主席与缅甸总统廷觉,共同见证了中缅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协定的签署;9月,在厦门“金砖国家”首脑峰会期间,与会领导人参观了“金砖国家”文化遗产图片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稳定高效的政府间文物合作陆续展开。加拿大向我国返还两件19世纪木质建筑构件和中国鱼龙化石、三叠纪晚期鱼骨化石;我国与塞尔维亚签署了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谅解备忘录;与埃及就共同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发掘,特别是孟图神庙联合考古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进行了磋商。
文物援外成为文化外交工作的新亮点。我国援助缅甸开展蒲甘古迹震后修复保护项目;援助尼泊尔开展加德满都九层神庙保护修复项目;与埃及、沙特、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开展多个考古、规划设计和修复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深度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方面,国家博物馆承担“濒危文化遗产国际避难所”义务,参加并为“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会”科学委员会会议提供了专业支持;在吴哥古迹保护国际协调委员会(ICC)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荐中国专家参加联合国教科卫组织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文件协作组工作;在文化遗产领域的主要国际竞选中,我国全部取得了成功。
更多
当你去感受故乡时,恰是感受到自己的时刻
近日,“梁庄三部曲”的作者梁鸿,诗人、作家陈年喜在活动中分享了他们关于“故乡”的写作,以及文学与故乡、人与故乡的关系等的感受或看法。
更多

江绍原的《发须爪》与周氏兄弟
江绍原(1898—1983),安徽旌德人,早年毕业于沪江大学预科,后赴美……
更多
散文 | 野淀子
经历过王朝迭更,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白洋淀,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是一快有血性的土地!为了让这方水土更富饶,为了让这里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顽强的把自己活成一道风
散文 | 黄土塬上的烽烟痕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关中平原北部,耀县的黄土塬上,风吹过新收的麦茬地,也拂过村口静默的老槐。这里居住着91岁的马根周(根根爷)和95岁的马满
小说 | 微光逆旅
通过三位不同背景女性(高管刘丹丹、全职太太苏曼、清洁工王桂香)因恐惧衰老、容貌焦虑、社会压力而投身医美的故事明白了衰老是生命不可逆的轨迹,真正的智慧在于接纳时间赋予的痕迹
散文 | 马莲滩:梦幻中的花儿香
叙述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文明之花,传递固有的民俗民风,为华夏之中国文化,增添一束心田的非凡之音。
散文 | 炊烟归处
散文回忆80年代农村生活,以炊烟为线索,串联起奶奶讲的炊烟连上天的故事、母亲借炊烟说勤谨的道理,以及石蛋儿与家人的日常。如今老屋空置,母亲进城,炊烟成心灵归处,承载乡愁与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