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与理想:文学建构对象世界的根据
一、从接受效果看知识与理想建构 我们必须正视当代大学生关于文学接受的两个有趣现象:一个是关于《平凡的世界》的接受,另一个则是对刘慈欣科学幻想小说的接受。
-
今天,小说如何革命?——关于小说革命的专题讨论之一(下)
主持人 张 莉(评论家) 观察者(排名不分先后) 李敬泽(评论家) 贺绍俊(评论家) 王 尧(评论家) 邱华栋(小说家) 洪治纲(评论家) 邓一光(小说家) 邵 丽(小说家) 杨庆祥(评论家) 徐则臣(小说家) 须一瓜(小说家) 鲁 敏(小说家) 王 手(小说家) 张 楚(小说家) 弋 舟(小说家) 哲 贵(小说家) 乔 叶(小说家) 盛可以(小说家) 计文君(小说家) 东 君(小说家) 朱山坡(小说家) 田 耳(小说家) 斯继东(小说家) 孙 频(小说家) 蔡 东(小说家) 马小淘(小说家) 马金莲(小说家) 甫跃辉(小说家) 雷 默(小说家) 背 景 2020年8月19日,在《江南》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上,评论家王尧直言,以他的阅读和观察,当前小说总体上并不让人感到满意,认为小说界需要进行一场“革命”。
-
今天,小说如何革命? ——关于小说革命的专题讨论之一(上)
主持人 张 莉(评论家) 观察者(排名不分先后) 李敬泽(评论家) 贺绍俊(评论家) 王 尧(评论家) 邱华栋(小说家) 洪治纲(评论家) 邓一光(小说家) 邵 丽(小说家) 杨庆祥(评论家) 徐则臣(小说家) 须一瓜(小说家) 鲁 敏(小说家) 王 手(小说家) 张 楚(小说家) 弋 舟(小说家) 哲 贵(小说家) 乔 叶(小说家) 盛可以(小说家) 计文君(小说家) 东 君(小说家) 朱山坡(小说家) 田 耳(小说家) 斯继东(小说家) 孙 频(小说家) 蔡 东(小说家) 马小淘(小说家) 马金莲(小说家) 甫跃辉(小说家) 雷 默(小说家) 背 景 2020年8月19日,在《江南》杂志社主办的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上,评论家王尧直言,以他的阅读和观察,当前小说总体上并不让人感到满意,认为小说界需要进行一场“革命”。
-
何平:在“文学不革命”时代写作
在“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审读委会议”上王尧教授提出小说界需要进行一场“革命”的必要,而且以为新的“小说革命”已经在悄悄进行中。
-
青年写作与地方性
环视当下的青年创作,无论是五四现代文学意义上的地域性,还是弥散在小说空间中的强烈地方色彩,“地方性”依然构成这代人写作的重要辨识维度。
-
他者·理论·异国情调:新历史主义文论中的“中国”
摘要:新历史主义文论解构了历史哲学并重构了历史叙事学,改变了中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思维方式。
-
“小说”何以呈现“现代”世界“总体性”
“人”存在于“世界”之中,但“世界”之于“人”却又无可捉摸。
-
“文学终结”之后的文学理论何处去?
摘 要 随着影像文化兴盛而促发的“文学终结”之说,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学理论命运前途的思考:以探究文学的本质为旨归的文学理论是否也会随之走向终结?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和文学批评的本质进行反思,是一种对所有批评实践的预设进行质疑、发问的“元批评”视角。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新农民”
这篇文章源自“青年批评家沙龙”的讨论话题。
-
青年写作:细语的众声
今天(2020年11月14日)是第二届“钟山文学之星”颁奖的日子,这个奖是奖给35岁以下的青年写作者。
-
当代小说的创新空间还有多大?
“锐话题”是《时代文学》杂志 2021年开设的新栏目,每期选择一个文学界正在热议,或具有前沿性、能引起普遍关注的话题,邀请国内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作家、 评论家参与讨论。
-
小说之道是对现实睁大想象的双眼
小说是一个世界,它平行于我们的现实世界。
-
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
这些年来,诗歌活动非常活跃,诗歌文本也是蜂拥出现。
-
王秀涛:把历史带进文学
虽然一直研究当代文学,但文学批评的经验却很少,所以让我来谈批评观有纸上谈兵的危险。
-
重估故事的力量与文学的边界
我们今天常讲文化创新,我觉得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学中最具有文化创新性和世界性的,就是网络文学。
-
张元珂:论沂蒙文学的“当代性”
论文概要:沂蒙精神与沂蒙文学的互源、互塑关系可概括为“三个互为”:互为表里、互为生发、互为塑造。
-
阿城:大风起兮云飞扬
二十年前我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讲的是中国世俗和中国小说。
-
城市传记:读懂城也就读懂了自己
在过去的一年,一切都被改变,一切仍在继续。
关键词: 城市文学2021-01-08
-
生态文学中的伦理悖论
面对中国当下林林总总、汗牛充栋的生态学的理论,我们的“生态文学”创作与批评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难解的社会伦理学和文学命题中的悖论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从原始文明到游牧文明,再到农业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在大自然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物种侵袭时显得束手无策而恐惧不已,这在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
吴佳燕:先锋续航的三种面向
“吾道不孤,先锋不会落幕”,陈鹏在新近主编的《核:中国先锋小说选本》序言里如是说。
更多
双翅目×慕明:我们的声音属于很小的一群人
“今天的文学正在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深度构建,赋予文字更多文化内涵。”
更多

《未尽的快乐》:一幅苦中作乐的快乐拼图
“真实”与“满足”。在真实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便是快乐。
更多
诗歌 | 皖南三日(组诗)
皖南三日游,心思短了。
诗歌 | 每一个动词,都有不可逆转的张力(组诗)
每一个动词,都有不可逆转的张力(组诗)
散文 | 篝火与星辰
篝火映亮的不仅是脸庞,还有被城市熄灭的眼睛。篝火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星辰在篝火的呼唤中,娓娓到来,如一把手电筒,给夜空照着一束光。
诗歌 | 我的后悔没有梅花落南山
我还记住了张枣的那句话“汉语是世界上最甜蜜的语言”渴望自己的手艺向圆融精湛靠近不然,我要是后悔起来定没有梅花落到南山的
散文 | 清越的蝉声像首诗
清越的蝉声像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