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异质性”写作建构青年文学审美范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
我们时代的文学写作教育
今年,作家莫言将在北京师范大学招收第一个全日制文学创作的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也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下招收创造性写作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
高考作文:人生转折期的写作
7月8日,考生们在高考结束后跑出湖南省长沙市一中考点。
-
用新体验回应当下乡村
小说中的现实是我们想象的、理解的和变形的“幻想领域”;小说中的现实又是记忆的,甚至往往是远一点儿的记忆。
-
没有价值判断,就不是合格的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的关键应该是“批评”,也就是一种判断力。
-
遮帕麻的梦——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之四
一、从遮帕麻与大魔王腊訇的比武谈起 在《时间的诡计——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之三》一文中,笔者分析了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所描绘的生活远景与历史的发展走向发生偏离时,前者遭遇的尴尬与质疑。
-
刘天琪:抗战书写的超越性视角
主持语 这是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时代。
-
刘复生:文明冲突——当代文艺的重要主题
1993年,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发表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决非偶然。
2020-07-11
-
浦东与文学的未来
浦东的未来,一定会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文学作品 我出生在上海。
2020-07-09
-
如何“打开”现代文学经典
阿根廷著名小说家博尔赫斯说:“经典是一个民族或是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2020-07-06
-
大数据时代:古代文学研究的可视化
编者按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读屏读图成为新常态,古代文学研究的可视化也成为必然趋势。
2020-07-06
-
捕捉时代的精神特质
王力平,河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2020-07-04
-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读写
在新媒体深度融入当下生活的今天,每每谈及它对文学和文化生活的影响,许多人总不免下意识地产生错觉——比如把新媒体从形态和功能上视作铁板一块的整体,进而也把我们面对新媒体的因应调适之道,设想成几个固定的招数。
2020-07-02
-
四十年来的中国文学艺术——“未完成的现代性”之悖论
一 对于“现代性”起源的追溯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我不赞同将它前置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前的说法,更不同意卡尔·洛维特在《历史的意义》中所阐释的那种将其追溯到中世纪宗教运动中的说法:“现代性是基督教理念世俗化的结果,因此,它与中世纪并无显著不同。
2020-07-01
-
人工智能与文学批评
复杂心智不可能通过自动训练产生,它需要经受其他心智的教育,复杂心智需要在与其他复杂心智的环境关系中慢慢生成。
2020-07-01
-
批评的况味
现在,我们走到了小径分叉的路口。
-
伦理性介入:虚构叙事及小说批评的意义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一向幽深古怪,却有点直肠子,著名的精神进化四段论 “审美的人——政治的人——伦理的人——宗教的人”,就来自他的发明。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批评”
《文学报》开设“新批评”栏目已经很多年了,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和作者,我的受益是很大的,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让我在文学的环境中能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这些话语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反响,无论是赞成或批驳我的观点的意见,都是我的荣幸,因为它能够更加促使我思考深层的问题,让真正的批评精神发扬光大。
-
钱理群:关于“同时代人”的两点随想
我刚从贵州赶来开会。
-
为平平无奇的易帜者喝彩
文学的易帜者,天然地带有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