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定浩:小说与事件
一 在特里·伊格尔顿的近作《文学事件》中,对“什么是文学”的重新思考,意外地从追溯一个古老的经院哲学问题开始,即实在论和唯名论之间的争议。
-
艾伟:中国经验及其精神性
金宇澄先生的长篇《繁花》可能是近年来被谈论最多的小说之一,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我一字不漏读过,很喜欢。
2020-08-08
-
朱中原:批评家要有自己的腔调
在书法界,经常有人说书法家要读书做学问,可是书法家老不接受,于是就形成了两相对峙的形态。
-
坚守军旅文学的美学风范
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实绩,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需要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军旅文学的每一次繁荣发展都是一次自身觉悟觉醒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中国时代发展主潮,探索重建当代军人精神世界,始终坚持军旅文学发展特殊规律,铸就足以代表一个时代中国军人精神风貌的美学风范,为强军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进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先声。
-
当代性与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史写作
摘要:文学史写作的知识与教育目的大于其科研意义,这导致其不可避免的工具化。
-
历史文学与现实主义及其它
历史与现实,如同天地间一道长流之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王威廉:迷途之中,岂有捷径
生活世界与诗性世界的平衡交会 短篇小说通常被认为是最难写的文体,但实际上却是每位中国作家尝试最多的文体。
关键词:  短篇小说艺术2020-08-06
-
王威廉:迷途之中,岂有捷径
生活世界与 诗性世界的平衡交会 短篇小说通常被认为是最难写的文体,但实际上却是每位中国作家尝试最多的文体。
关键词:  短篇小说写作2020-08-05
-
王侃:被缩略和被化约的文学
一 少年维特以一场撕心裂肺的诗歌朗诵完成自己绝望的表白后,回到自己的住所,开枪自杀。
-
我们为什么读小小说
一个小细节,一个小契机,一个小幽默,都能在小小说里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是作为平民化、大众化、世俗化的小小说的魅力。
关键词:  小小说2020-08-02
-
面向文化产业,创意写作何为?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创意写作的兴起往往伴随着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纵深程度与创意写作的体量和丰富性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020-07-31
-
新世纪军旅文学的价值追问
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斑斓而驳杂,同时留给了我们两个巨大的疑问。
-
故土,亦是新地,文学何为?
这个专题最早到稿的是索耳的《乡村博物馆》。
-
作家都是“中文系”出来的
中文系培养作家吗?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吗?经常碰到这个问题,我已经被它弄烦了! 提问者无非是两类,第一类立足于历史,把作家们神秘化,意思是说你中文系有什么资格培养作家?作家都是天生的,是天才,没有办法培养,大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都没有读过中文系,读过中文系的很少有大作家。
-
“类文本”生产与百万亿首诗
只有机器才会欣赏另一个机器写出的十四行诗。
-
作品论要贴着作品写
上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曾选修过沈从文先生的几门课,他回忆起那时的情形说:“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为何兴盛?
左翼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或称革命文学、普罗文学。
2020-07-26
-
小说的价值不是接受训斥而是感受被打动的那一瞬
“村上的小说创作有那么一点像是组装汽车。
-
拒绝想象:灾难文学论纲
一、灾难文学的心理学 如何把灾难变成艺术?这是朱利安·巴恩斯在《10章世界史》中提出的问题。
-
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1954年5月的一天,在马德里的一家咖啡馆,海明威对前来采访的《巴黎评论》记者乔治·普林顿说:“你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