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波:短篇小说的书写现状及其面临的危机
短篇小说是一种具有自己鲜明特性的文体,在整个文学体裁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当前文坛生态结构的调整导致其生存空间受到其他体裁的挤压。
-
再议“非虚构”
从概念上来说,“非虚构”是基于叙述形态来认识的一种创作技艺,它既可以理解为文学的创作方法手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创作的类型或文学样式。
-
非虚构:一种直面现实的文学精神
非虚构成为文坛上的热点事件,是在2010年《人民文学》开设“非虚构”专栏,发起“人民大地·行动者”写作计划之后。
-
非虚构写作:以审美创作反映现实
如果以2010年《人民文学》鲜明扬起“非虚构写作”旗帜为起点,那么“非虚构写作”已经走过了10年的文学历程。
-
简析表情包的社交功能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表情包正在逐渐取代语言和文字的部分功能,成为网络社交的新主角。
-
张莉:为什么要强调女性视角?
为什么会有性别观调查 是什么时候我们脑子里有了关于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什么是好女人,什么是坏女人,或者什么是好男人,什么是坏男人的想象?恐怕我们很难说清楚,我们的性别观是由很多东西共同促成的。
-
新媒体与当代文学批评之新变
新媒体是以数字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媒介传播方式,移动终端、网络平台为其主要信息接收工具,电子期刊、数字广播、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皆可纳入其中。
-
“非虚构”不是虚构剩下的东西
关于非虚构,关于报告文学,大家谈得很多,还有一些争鸣或者争论。
-
“地球村”幻觉和世界行走者
经历了“全球化”的浪潮,“地球村”似乎从一种设想变成了现实。
-
诗歌的创作意识和风格追求
中国是一个拥有优秀诗歌传统的国家,从诗经、楚辞开始,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几千年来成为祖国丰富的宝藏,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至今,久盛不衰。
-
张柠:小说与“胡说”
有位作家在家养尊处优,吃完饭碗一撂就往书房钻,说“去写小说”,他爹说:“又去编瞎话。
-
“误读”与“经典”——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讨论维度
摘要:当下严肃文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文学研究者与普通大众在趣味和评价标准上的“撕裂”,这一状况将导致严肃文学的接受范围窄化,以及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公信力降低。
-
作为文学教育共同体的创意写作及其实践品格研究
摘要:创意写作进入中国十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教育的共同体,实现了共同体的自我循环生产。
-
三体人的惶恐与“真”的辩证法——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之五
字幕:我们仔细研究了你们的文献,发现理解困难的关键在于一堆同义词上。
-
人学是文学:人工智能写作与算法治理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
漫谈先锋批评
21世纪的两篇回忆文章 吴亮、李陀、杨庆祥在2008年有过一次对谈,那次对谈中,杨庆祥问吴亮是不是在80年代“大家都很有使命感”,吴亮回答:“谈不上使命感。
-
王威廉:历史的生物学肉身
一 新冠病毒肆虐,已经超过半年。
关键词:  王威廉2020-09-13
-
张定浩:文学与算法
1 特德·姜的科幻小说每一篇都附有一则短短的后记,介绍这篇小说背后的某个科学思想动因,以及要探讨的主题。
-
“立嗣承祧”:一个传统母题的延续与变异
原标题:一个传统母题的延续与变异——“立嗣承祧”及其相关的小说 过继或收养题材在传统戏剧,特别是明清白话小说中非常普遍。
-
科幻创新离不开文学哺育
电视剧《三体》概念海报 科幻文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想象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