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永远是年轻》:展现人性的光华与亮色
在长篇小说《爱情永远是年轻》(安徽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9月推荐书目)中,石钟山严肃地探讨了一个既流行又古老的主题:究竟何为爱情?作品生动展示各式各样的爱情,或者更确切地说,倾情演绎了各式各样失败的爱情。
2025-01-15
-
“远”村不远,村小“事”大
乡村是个广阔的舞台,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文学富矿。
2025-01-15
-
张志方 :再读《晚熟的人》
2020年10月,莫言《晚熟的人》出版不久,我浅浅读了一遍。
2025-01-14
-
乡土小说的第四种面目——论曾剑长篇小说《向阳生长》的自在写作
摘 要:曾剑长篇小说《向阳生长》呈现出乡土小说的第四种面目——自在写作,即用真切之感和悲悯之情回望故乡和自我成长,将个人叙事和乡村叙事融为一体、将自我觉悟融入乡土回忆。
2025-01-14
-
《花灯调》: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乡村故事
原标题:推荐一本好书《花灯调》 作家刘庆邦推出的长篇小说《花灯调》,聚焦脱贫攻坚干部群体中的第一书记。
2025-01-14
-
走出了“象牙塔”,走不出的“围城”
大学叙事”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格非、李洱、晓苏等一批作家都出身高校且善于写以大学校园为主题的小说。
2025-01-14
-
来颖燕:“凡心”和“野心”
读到朱婧的新作《思凡》,我很吃惊。
2025-01-14
-
孤独就是和自己“捉迷藏”——评胡尘子《捉迷藏》
每个秋季学期,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一年级的研究生都要上一门必修课“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课”。
2025-01-14
-
“风景散文” 与地方性知识生产——读阿来的《西高地行记》
阿来说:“我热爱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自然中包藏着文化,文化在自然中不经意地呈现。
2025-01-14
-
萍水相逢一照拂——读如君小说《真想跳舞啊》
工厂的阳光像透明的金属,“带着日复一日的冷峻”,在这里,“我”遇到十六岁的雯雯。
2025-01-14
-
郑礼《传记》:看淡生活才可超脱于生活
郑礼的《传记》以第一人称的细腻距离描写了“我”在离婚辞职后一蹶不振避世于九华山下,又因为机缘巧合在父亲的牵线下接到一份为煤老板万仓写传记的临时工作,遂回到家乡山西,住进大汖村后山里的寺庙,为传记撰写做准备。
2025-01-14
-
编辑手札 | 《星星》: 你从远方来
文学名家巴金先生曾深情地寄语青年作者:“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2025-01-13
-
“他是造过很多新房子的人”——贾梦玮印象记
贾梦玮的生活与写作,往往都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2025-01-13
-
复数的作者与文体突破——谈谈作为戏剧家的莫言
毫无疑问,莫言几十年的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动缩影和重要表征,巨大而持续的影响力贯穿于40年的当代文学发展历史。
2025-01-13
-
《父亲和雕像》:为那座无言的“工人雕像”发声
工厂、工人是作家肖克凡心中永远的情、永远的痛,也是他不断书写的动力。
2025-01-13
-
细节的意义——咏康小说的叙事风格
“95后”作家、导演咏康最新的两篇小说《丢弃》《流凌隐匿的时刻》所述主题差别很大,《丢弃》像一则人性反复的寓言,后者则可以算作生活磨难与存在之虚无的悲剧呈现。
2025-01-12
-
谁人恰解其中味 人生篇章任我裁
打世纪之交闯入文坛以来,海飞便给读者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记:一是始终饱有一定的创作量;二是持续在“谍战”领域深耕——从“民国谍战”到“古代谍战”——莫不展示出丰沛的想象活力和卓然的个性;三是从小说原创到影视衍生的并行不悖。
2025-01-12
-
它们是芳香的种子
蒋蓝的思想随笔集《寸铁笔记》,像极了一棵根深叶茂、繁花累累的高大桂树。
2025-01-12
-
凝望弱者的眼睛——读杜梨《鹃漪》
杜梨的中篇小说《鹃漪》有着绮丽梦幻的超现实外观。
2025-01-11
-
伟大记忆如何被书写——评李舫纪实文学《回家》
李舫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实文学《回家》(1)对当下社会具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意义。
2025-01-10
更多
专访许子东:写文学史就是在写今天
“电视呢,最开始的时候是客串玩玩的,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它也可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实,从鲁迅那一代开始,中国读书人总是一面坚持社会操守,一面进行社会批判。”
更多

《四世同堂》手稿背后的故事
“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
更多
散文 | 檐下听蛙
本文以老宅古井为载体,通过夏夜听蛙的诗意场景,借井蛙鸣唱引发对认知局限的哲学思考。作者由井中蛙鸣的空灵悠远,联想到《庄子·秋水》中“井蛙不可语海“的寓言,指出井蛙的认知囿
诗歌 | 暮色回响(组诗)
假设将来的事作为回忆,以此为起点。在现实中找寻一些经历,和情感寄托的影子
散文 | 安如山·润若水
这是一篇地域文化散文,以淳安水魂与临安山骨为核心意象,融地理、历史、人文于笔端,借刚柔相济的山水特质,诠释“安”之深层内涵,以比喻、象征手法彰显地域精神与共生哲理。
散文 | 光斑里的告别
摘要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家中先后迎来的两只猫咪:一只在寒冬雪夜闯入的奶牛猫,从怯生生的试探到成为家人温暖的陪伴,却在春天悄然离去;另一只盛夏到来的小黄猫,以活泼驱散沉
小说 | 将军说
它展现了真相在权力面前的极端脆弱性,以及追寻真相者所面临的巨大风险与宿命般的悲剧结局。同时,小说警示了权力对人性的异化之深,以及罪恶如何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谎言及其维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