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骑鲸记》到《巡夜人手记》:一个时空旅人的奇幻之旅
《骑鲸记》写于2019年,《大夜记》和《巡夜人手记》分别写于2021年和2023年,三组风格有异但呈递进关系的诗作于五年内先后刊发于《钟山》,对我而言意义重大。
2024-10-10
-
《彼此》:所谓小说,无非一种“人生的形式”
短篇小说往往会植入一些小物件。
2024-10-10
-
现实主义是中国大地上最好的文学风景
军旅文学长久以来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2024-10-10
-
《人间信》: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信心和勇气
“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通往一本书。
2024-10-09
-
《巴克图往事》:为了不能遗忘的昨天
《巴克图往事》是2021年5月新疆塔城地委决定实施的三项文艺创作工程之一,是塔城地区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
2024-10-09
-
陈伟:公众考古与地方文化自信——读《访古记:一个人周末博物志》
初识强雯之访古随笔,我正在编辑《重庆地方志》,其《寻古小田溪巴王墓群》一文,读来犹如一股清泉,引起深深的共鸣。
2024-10-08
-
无真相时代的世情书与备忘录——评刘阳子《谎言后备厢》
二〇〇三年北京,十八岁青年小刘在父亲相送下赴京求学。
2024-10-08
-
吕彦霖:“新东北作家群”创作中的经济问题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2024-10-08
-
崔欣:发现深渊之眼
段文昕在复旦MFA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我去参加她们班组织的一次小说盲评会,读到了她的短篇《离行夜灯》。
2024-10-08
-
赵松:《史记今读》让我们重新认识司马迁
受鲁迅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影响,多年来我始终把《史记》当作史书里的文学杰作来读,兴趣止于本纪、世家和列传——太史公的文笔和叙事艺术尽在其中,而对十表、八书等则完全无感。
2024-10-07
-
心灵向生活敞开——读魏微的《烟霞里》
摘要:魏微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烟霞里》,在时代大背景下叙述了人与社会、时代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4-10-07
-
泛文学及其当代接受问题——重勘阿城《棋王》
一、知识谱系之外的泛文学 《棋王》是一篇幸运的作品,发表后不久,即在“文化热”和迅速迭代更新的文学浪潮中被逐渐经典化,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进入到文学史叙述之中,并且不断地被重读。
2024-10-07
-
文学史写作的新突破
在中国文学史著述方面学力宏瞻、著述甚丰的张炯先生,在年届九十岁时又完成一部皇皇巨著《中国现当代小说史》,给人以意外的惊喜,令人为之纫佩。
2024-10-07
-
源自热爱的音乐美文
《饶了我的耳朵吧:名家谈音乐》是一部关于音乐的散文随笔选。
2024-10-07
-
《湘子桥畔》:以文字搭建的一座桥
一切都缘起于那座桥。
2024-10-07
-
《迟湖》:与自然之物对话
“00后”作家黄昶短篇小说集《迟湖》,整体上来看,小说人物始终与自然处于一种对话关系当中,自然之物获得了与人相同的地位,显示出某种能动性。
2024-10-07
-
历史的刻度与地域的延长线
唯有注意到地域的向外延展与融合贯通,方能愈加清晰地说明“地方”这个概念的内质与“地方”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演绎出新意。
2024-10-07
-
中文创意写作发展的中国特色建制
中文创意写作学科走建制化发展之路,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建构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中文特色的学科新建制,与中文其他二级学科协同发展,构建一个科学完善、富有活力的中文创意写作学科体系。
2024-10-07
-
刘醒龙的小说精神——以《听漏》为例
刘醒龙的小说精神,就在他决不重复自己,不断开阔新题材,不断创新,不断地与读者和自己较劲的小说创作方向。
2024-10-07
-
“蝴蝶”翩翩入书来
藏书票是贴在书的扉页或夹在书中表明藏书主人的标识,如用一句更简洁的话表述,藏书票是代表藏书主人的标识。
202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