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玻璃珠与梦旅人
分享到:
来源:文学报 | 白羽洁  2024年11月09日09:04

你相信余烬中会生长出希望的种子吗?神话中的“不死鸟”菲尼克斯在寿限将至时,会在巢中自焚并从灰烬中重生,“烬”一头连接着毁灭与破碎,一头连接着希望与未知。作家鲁敏的短篇新作《寻烬》是一个关于“追寻”的故事,在经历过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后,一个失意而困顿的中年人选择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试图在寻找曾经喜爱却已经被自己忘却的“珍宝”的过程中,也寻找自我与希望。

故事从一片废墟中启程,主人公董野的父亲曾在失火的桥头大市场经营过一家铺面,这铺面储存着父亲大半生的回忆,也储藏着董野珍贵的儿时记忆。犹豫过后,董野在一个晚上前往大市场,却巧遇一位戴头巾的大妈。故事在两条线中穿行,时间回溯到董野儿时与大市场、伙伴、玻璃弹子球之间发生的一切以及和大妈与牛骨麻将的过往,同时在当下他与大妈交换“情报”的过程中,董野和大妈的人生经历逐渐被拼凑完整,读者也终于洞悉他们试图寻找玻璃珠与麻将的原因——“追寻”。“头巾大妈”希望自己如若哪一天因为疾病离世,有人能继承那副牛骨麻将;董野希望能透过玻璃弹珠重新来过,拥抱生活。

作为“追寻者”,“追寻”首先体现在对自我身份的确证。桥头大市场的火不仅仅是现实的火灾,其实也是对董野内心坍塌的象征,从叙述可知,董野是千千万万个“失意中年人”形象的代表人,父亲与儿子生病、住房问题、公司合伙人跑路等都是压在他身上的重担,摆脱不得,面对不得,因此文中才说,“董野现时是无家无业,光溜溜回到起点了”。但当他做出去被烧毁的大市场寻找玻璃弹珠的决定开始,一切蛛丝马迹似乎串联起来。其次,“追寻”又体现在对本心与精神力量的探寻中。“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最早出自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董野作为主角,他在人生旅途中对本心的追逐是具有代表性的,当他在快抵达胜利的终点时被打回原形,他不得不回望来路,重新寻找支撑自己继续行走的精神力量,在此意义上,董野和“头巾大妈”的故事以小见大,前者是失去复又追寻,后者因为经历过更多的人生考验而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引导董野所代表的这一类人拥有继续在人生路途中驰骋的勇气。

玻璃弹珠承载着希望,它会引导人回到梦中儿时的一方天地,也给予人不耽于梦境在现实中耕耘的力量。“它”是无名力量的象征,于董野是玻璃弹珠,于“头巾大妈”是牛骨麻将,于我是一只毛绒玩具,于你是一本好书……绝望至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玻璃弹珠是董野的来处,也指引着他的归途。

(鲁敏短篇小说《寻烬》,刊于《十月》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