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带读者领略文学名家风采
分享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张鹏禹  2022年11月24日07:44

灿若星辰的文学名家,不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口口传诵的名篇佳作,更以他们为人为文的高尚品德影响世人。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主任慕津锋从事文物文献资料征集工作20余年,因工作原因,曾与诸多德高望重的文学名家交往甚笃。他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写成《难以忘记的文学名家》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难以忘记的文学名家》收录作者回忆文章19篇,其中写到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杨绛、“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红学大师”冯其庸、中国戏曲理论大师郭汉城、“蜀中五老”之一的马识途、温文尔雅的诗人屠岸、“当代谈迁”王火、“老顽童”高莽等,这些篇什闪耀着文学名家们的思想火花,更彰显出他们的风骨和情怀。

“1999年大学毕业,我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室从事征集工作,有机会结识诸多文学前辈。他们身上有对文学的坚定信念,有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执着追求,这种信念与执着至死不悔。他们早已著作等身、名满天下,但却一直谦虚好学,对知识的渴望从未停歇。这让我极为敬佩,因此想把与他们交往的细节记录下来,以飨读者。”慕津锋说。

书中,作者感佩周有光先生在百岁时还要求自己“终身教育,百岁自学”,百岁后出版了《朝闻道集》《拾贝集》《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多种著作;难忘陈忠实先生的忠厚率真、以诚待人、执着不懈,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有生之年写出“一本两本死后可以垫棺做枕的书”。

除了对文学名家进行素描外,作者着重留心他们对自己的谆谆教诲,这是前辈们人生智慧的闪现,也启发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比如,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教授题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希望作者磨炼心性,再安静一些;翻译家高莽讲述了母亲82岁时给自己题写“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故事,回忆她如何言传身教,告诫自己认真做事;屠岸先生说“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是自己的座右铭;《小英雄雨来》作者管桦对竹子所代表的君子精神推崇备至等。

慕津锋说:“我希望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自己眼中的文学名家,进而让读者了解他们的性格、气质与精神,格局、眼界与视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有光先生不停告诫我要‘从世界看中国’,要有大局观、世界观,才能有大胸怀、大境界。作家阿来主编《科幻世界》杂志时,竟拒绝香港李嘉诚财团的注资,因为他把这份杂志当作一份事业,担心资本影响到文学品质。书中的人物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与他们的精神品格密不可分。”

此外,因与文学名家的往来多与征集工作有关,作者还通过手稿、图书等捐赠过程的还原,展现出冯其庸、罗孚、萧逸、温瑞安等作家的无私慷慨和超拔境界。

访谈更多

温新阶:在生活的湖底采撷珍珠

“故乡,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她是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土地。因为有了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创造,才让这片土地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沉沦。”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银钟暗哑

本文是一篇以自然感悟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一次山间漫步的细腻记录,展现了银钟花的静美与山野的永恒韵律。

诗歌 | 后来(外四首)

不知道月光和泪光 哪盏先亮

诗歌 | 高梁铺行(外一首)

人站堤岸 仰首看不到这座楼阁,唯有 置身最高层,和它一起放目 才是看见了清晖阁

散文 | 河流一样的故乡

《长江本纪》

散文 | 夏意脩然

这是一组描写乡村夏天的散文诗,也是一组寄居乡村的心灵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