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2022年第2期目录
编者按:
本期“大家头条”张执浩,当代著名诗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宽阔》《高原上的野花》等八部,获鲁迅文学奖等。组诗《每一次告别都是阳关三叠》写春天、写梦、写雨,写果蔬写亲人,沿袭了诗人一贯的生活化和日常化,并从庸常中提炼出对世界的独特诗意。语言平实中见机锋,舒缓中见陡峭,读来回味悠长,富有深意。而其创作谈《为博取自我欢心而作》则逻辑严密、见地深邃,是诗人在个体诗歌创作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其创作指南,值得读者认真阅读、品味。
重点栏目“锐小说”,本期刊发的俞胜小说《莱卡》构思精巧、结构合理,讲述了一位苏联援中专家和中国青年长达30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力量,对那段特殊岁月的无奈与忧伤饱含人文的深情。刘庆邦的《哪儿都不去》则以散文的笔调,将中国乡村人事的改变写得平实深情。董立勃小说《冰窟窿》又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对人间的善与恶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和再认知。亦夫《B种情感》通过现代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写得含蓄、细腻。“新青年”本期刊登的王苏辛小说《柳毅》,以一个外出闯荡的青年视角,讲述了家庭伦理与个人价值追求的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小说节制、缜密又不失隐喻。大头马小说《向上游动》则以一个基层警察的工作琐事完成了对小说的整体构架和意义呈现。姬中宪《月光球场》通过一个单身女性精英的情感心路历程,再现现代人内心的幸福与彷徨。在文化和创作并举的“跨文体”栏目中,本期张锐锋的《古灵魂》借由一个个个体的视角完成了对一段古老历史的重新构筑,写得辽阔而有现代性。穆涛《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析富有见地,旁征博引、笔力雄厚。胡秉俊《书房的换气扇及戒烟断想》却又写得自然流畅,张映姝的植物随笔《花园子》则娓娓道来,清新舒缓。作为推出重要诗歌作品的“诗江湖”,诗人华清的《它青灯下的光泽如同一团火》通过鲜活的诗歌语言,呈现了诗人对人世的爱恨和敏锐的洞见。龚学敏《自行车》又让读者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陡峭的诗意,施施然《春日阳宗海》,诗意中流露出的则是透明、温暖的阳光。
“大家专栏”栏目保持着对民族文化、地域性书写的栏目定位。于昊燕的《双语文学的使命与张力》,黑丰的《滇南笔记之一》,高旭帆的《康定故事之二》以及黄立新的《驾驶员日记之二》,在少数民族文学、地域性文化特征和个人文学史方面都有精彩叙述,犹如雪山流水,清新夺目。
目录
大家头条
张执浩:每一次告别都是阳关三叠
创作谈 张执浩:为博取自我欢心而作
蔡 丽:日常的庄重
锐小说
俞 胜:莱卡
刘庆邦:哪儿都不去
董立勃:冰窟窿
亦 夫:B种情感
新青年
王苏辛:柳毅
大头马:向上游动
姬中宪:月光球场
跨文体
张锐锋:古灵魂
穆 涛:中国历史的学名叫春秋
胡秉俊:书房的换气扇及戒烟断想
张映姝:花园子
诗江湖
华 清:它青灯下的光泽如同一团火
龚学敏:自行车(十九首)
施施然:春日阳宗海(组诗)
短 诗:格风 许可 尹文静 杨瑞波
大家专栏
于昊燕:双语文学的使命与张力
黑 丰:滇南笔记之一
高旭帆:康定故事之二
黄立新:驾驶员日记之二
更多
孙甘露:淬炼文学经典,攀登文艺高峰
“正是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上海的文学历史,孕育了上海的作家,使他们在激烈的变化中包容并蓄,并对时代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
更多

丁玲:书写“女劳模之德”
丁玲让劳动模范杜晚香也成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