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龙跃虎门
分享到:
来源:文艺报 | 许晨  2016年10月12日14:41

中国南海有个虎门港!

多么雄奇、多么厚重、多么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里面隐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愿景。虽说近来因了地域关系更名为东莞港了,但其精神因子已深深融化在国人血脉里……

在举国上下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日子里,我慕名来到了美丽富饶的南海珠江三角洲,来到了这个令人神往的国家一类货运口岸。它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方向,距离闻名遐迩的岭南重镇——虎门镇不远。东莞虽说只是南粤的一个地级市,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一跃而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奋斗、创新,是这里的发展主题和精神坐标。尤其 “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定位,给已经红火的“世界工厂”更添了一份生机,使其走上了新的崛起之路。

可以说,雄风八面的虎门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天,我在东莞作家丁燕女士的陪同下,驱车前往虎门港参观采访。事实上,虎门港总部并不设在虎门镇,而是在其周边的沙田镇。因为这一片航道水深浪平,更适合建大港,所以港口主体设在此地,统一管理虎门、麻涌、沙田等水面的码头泊位。

正式命名时,曾准备直接叫做东莞港,可负责筹建的有关部门领导多方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为:“虎门港”,并请当时国务院领导人题写了港名。我十分感佩决策者的胆识,这是一个有相当远见的命名,可以说,港口尚在规划中,其名声就已远播海内外了。因为,它与当年的“虎门销烟”紧密相连、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密不可分……

丁燕引领我来到了目的地——东莞市沙田镇政府。当地文广新局的王少文局长热情向我介绍情况。

“镇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名称,感到十分新奇。

“不错,镇港是我们的简称,也是新形势下的改革创新工作……”

哦,这里全称是沙田镇虎门港。一个奇特的地名,可以说全国各地十分罕见,其间包含着东莞人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兴致大增——这里边一定有故事,而且是新世纪新改革的故事:“好,我们的采访就从‘镇港’这两个字开始吧!”

我们驱车沿着港口大道,来到了虎门港集团总部所在地,以及主码头——5、6、7、8号泊位参观。正是午后上班不久时分,高大宽阔的港口大门外排着长长的货柜车,准备进港,大门上方高悬着几个大字:虎门港集装箱公司。公务车小心翼翼地穿过拥挤且有序的堆场,来到了最里边的岸畔,几艘货轮正分别在泊位上装卸货物,一台台伸缩式装载机、龙门吊将一只只集装箱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提来提去,马达声声,车轮滚滚。我的耳畔蓦然响起了现代京剧《海港》的唱词:“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

工作人员介绍说:虎门港是对国内外船舶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从立项到建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机制创新、镇港统筹管理之后,产生了巨大的活力,进而迎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目前已经从内贸向外贸转化,业务遍布世界各地。2015年,东莞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36.3万标箱,其中虎门港集团完成250.3万标箱,同比增长9.1%……

我一边倾听,一边注视着远方,对面江心就是大虎山、小虎山、大小横档岛,也就是当年虎门炮台的所在地。心潮再一次沸腾起来。从被动挨打、国门洞开,到主动打开大门、拥抱世界,古老而年轻的中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这一切的一切,是多么的艰苦卓绝,浸润着国人多少血汗啊!从虎门炮台到虎门港,乘车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路程,可我们这个多难而不屈的中华民族,却蹒跚举步、负重前行,艰难跋涉了一个半多世纪……

虎门,堪称“南中国第一门”,不仅仅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之门,也可以说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户虎门,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先行之门。而管辖它的东莞市,则迅疾发展成为以外贸加工型经济为主的“世界工厂”。在这片24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集着11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电子、家具、毛织、玩具、纸张,一个个响亮的制造品牌从这里走向世界。每天来来往往的货运卡车络绎不绝,甚至一度冒出了“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说法。

在本世纪之前,这个岭南沿海城市一直没有自己的港口,每年本地各企业进出的原材料和产品,产生了成百上千个集装箱,却只能分别跑到广州的黄浦港和深圳的盐田港,再远一点甚至要到香港等地去中转。耗时费力增成本。如果能够从东莞运输的话,每一个货柜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费用。何况东莞位于珠江出海口东岸,拥有53公里的深水岸线,航道水深达13米,具备优良港口条件。因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敢想敢干的东莞人便开始筹划建港。

然而,有时候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却并非一帆风顺。东莞建港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采访中,我结识了虎门港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明海。他是最早参加港口建设的“元老”,从成立港口筹建办公室开始,直至发展壮大成虎门港集团公司,20多年来一直没离开这个大舞台。得知我的来意之后,他沉思了一会儿说:“发展港口经济,发展沿海产业带,这是东莞人民多年来的大愿望。1992年就成立了港口筹建办,1997年,经省政府申请和国务院批准,将东莞沙田港与太平港合并,建设国家一类口岸,开展客货运输,正式定名为虎门港,英文名为HUMEN,有‘巨人’的意思,并成立了建设指挥部。但搞了多年发展不大,原因是规划没有得到批准,开发的权限也不明确。虎门港发展的真正转机是在新世纪里……”

2005年5月18日,虎门港5号6号泊位动工典礼在东莞市沙田镇西大坦隆重举行,东莞人的“大港梦”就要一步步变成现实了。

西大坦,是沙田镇最西部的一个自然村,濒临狮子洋,长达20多公里的岸线和水湾,平坦宽阔,水深浪平,非常适宜建设港口,所以虎门港管委会总部和中心港区就设在这里。早在150多年以前,西大坦还是一片茫茫海滩,满目都是芦苇和莞草,人迹罕至。只有以船为家的疍民往来谋生,后来陆续围滩造田,上岸繁洐,形成了村落。

疍民即水上居民,因其早先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且常年于海上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正是这样一个弱势族群,用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造出了滩涂沃野,创造了咸水种植法。鸦片战争时期,勇敢忠诚的疍民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广总督林则徐招聘水勇抗击英军,熟识水性的疍家人踊跃参战。其中一个传说至今令人称道——

起初英舰进犯虎门,不识狮子洋航道水情,威逼当地渔民为他们引水。两名疍家子弟装成未见过世面的草民百姓,战战兢兢上了一只战船。“往左、直行、靠右……”英军一边听着指挥一边往海图上做着标记,试图就此侵入中国内江直逼广州。就在驶入大虎山与西大坦双夹的航道时,只听咚的一声巨响,船底撞上暗礁搁浅了。“引水员、引水员……”英军大副和船长气急败坏地喊叫着,可再也找不到两位疍家渔民了——他们早已跳入水中,潜向岸边。

前后动弹不得的英舰,成了虎门炮台轰击的活靶子。虽说最后并未能阻止列强侵略,但爱国群众的壮举却是可歌可泣的……

建设虎门港,这里的人民更是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整个港区——包括西大坦、穗丰年和立沙岛上的泥州、大流等村的土地,大都在建设红线之内,西大坦村首当其冲需要整体搬迁。

俗话讲,故土难离。中心港区开工时,正是农作物即将成熟的季节,望着碧绿的田野水塘,人们心中五味杂陈。尽管已经讲明并落实了征地政策,也得到了村民们的签字同意,可事到临头,真是难以开动推土机一一铲平。一大早,不少村民涌到田间地头,难分难舍,眼眶湿润。虎门港管委会建设科科长郭志仕是清障负责人之一,本地泥州村人,深深理解大家的心情。他叫停推土机手,让乡亲们再看一看、摸一摸自己种植的香蕉、甘蔗。

过了许久,他站在高处缓缓讲道:“说真的,我也不愿意铲掉。但为了建设自己的海港,值得!我们的新村即将竣工,将来依托港口搞经济,日子会更好更幸福!大家说是不是?”

“是哩!铲吧,铲吧!政府是为我们办好事哩……”

由此,5、6号泊位顺利开工,第一个搬迁新村——西大坦新区建成,疍民们洗脚上楼开始了新生活,虎门港发展建设驶入了快车道。2005年9月,虎门港管委会与新加坡PSA公司谈成合作事宜;11月,虎门港立沙岛油气化工码头动工;2006年9月,“蓝色文明通道”——港口大道正式通车;2007年9月,虎门港首个码头项目——三江码头及储罐项目投产;12月,虎门港服务大楼投入使用;2008年11月,虎门港第一个深水集装箱码头沙田港区5号、6号泊位竣工投产运营。

引进人才、改革体制,虎门港有关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派员去周边的广州、深圳、湛江等港口学习取经,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突破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将港口定位“内外通吃”、“改坐商为行商”。在搞好与新加坡PSA公司合作经营5号、6号泊位的同时,进而与中外运公司合作自主建设管理7号、8号、9号、10号泊位,开辟了立沙岛化工仓储专用码头。内贸外贸一齐接,周边外洋全都上;敲门扫街跑客户,搞好服务谱新章……

东莞有名的九龙纸业公司,在麻涌岸线两个泊位上一年进出货呑吐量30万个大柜,可是由于报关手绪复杂,时间拖长,企业颇有怨言。时任集团副总的蒙立军与工作人员逐个分析整理,看看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结果发现海关和检疫工作有重叠,往往是检疫人员开箱抽查之后,海关来了,还要再开箱检查,造成了时间和成本上的浪费。然而两个单位都是国家之门,缺一不可。

“这样吧,咱们能不能来个简便行事?”蒙立军将两个单位负责人请到一起,和颜悦色地协商。

“怎么简便?反正我们是按规定办,分毫不能减免。”

“我们也是!这方面没得商量。”

开始两家都强调自己重要性,互不相让。老家在甘肃的蒙立军博士,既有西北汉子的豪爽,又有专家学者的细心,终于达成了谅解方案:码头做好详尽准备,货到抽查,两家同一时间派员一次过检,节省了程序和时间,赢得了大客户的信任。

凭着如此这般的耐心、细心、精心,虎门港犹如乘上了与时俱进的高铁动车,一路阳光一路歌,风驰电掣奔向前,集装箱货运量呈爆发式增长,各个泊位、码头全面开花,齐头并进,从2011年的50多万标箱运量,一举达到2012年的145万个标箱,突破了百万大关!甚而超越了几个“师傅”港口——深圳盐田港用了三年才到百万,而湛江、珠海等地更是望尘莫及。

横空出世的虎门港,犹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引起各方瞩目,迅速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然而且慢,他们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似的,也会不断遇到“成长的烦恼”。由于体制的原因,虎门港管委会是东莞市派出的机构,而其所在地属于沙田镇管理,互不隶属,又需共事,容易陷入掣肘、扯皮的漩涡……

最典型的莫过于征地拆迁,这可以说是基层政府新的“天下第一难”。虎门港希望不断引进大项目,加快前进步伐,可好不容易洽谈成功,却迟迟落不了地。因为土地是沙田镇管辖,所有征迁工作要由他们去与村民一一做工作、抓落实。由于政策性极强,利益关联不大,地方上缺乏积极性。

这真是急惊风遇上了慢郎中!这不仅仅是东莞面临的新课题,也反映了中国不少地方的通病。虎门港深深为之所累,有的项目谈成两三年,竟被一两个渔塘牢牢挡住了。这可怎么办?敢为人先、有勇有谋的东莞人决心动大手术了!

2012年11月30日,沙田镇政府二楼会议室座无虚席,虎门港和沙田镇干部大会在此召开。东莞市委市政府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虎门港与沙田镇合二为一、统筹发展,任命邓流文为虎门港党工委书记和沙田镇党委书记,贾贵斌为虎门港管委会主任和沙田镇镇长。

掌声雷动。每一位与会干部都十分兴奋,说:这真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后就好开展工作了!

原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只有两家变成一家,港口和镇街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干事创业。可是如果改变行政建制关系,那是要上报省政府并经国务院审批的大事,一时半会儿难以实现,而港镇建设时不我待。于是,他们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改革办法:虎门港和沙田镇统筹管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自从沙田镇领导也成为虎门港负责人之后,他们自然把港口建设作为份内工作,一通百通,势如破竹。为了便于管理,对外还是镇是镇、港是港,而在东莞内部则专门称呼:沙田镇虎门港。

这就是此文开头提到的“镇港”名称,全国独一无二的区域建制。都说广东人精明强干,看见绿灯大步走,遇到红灯绕着走,眼前又是一例。只要对发展虎门港有利,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使尽浑身解数突飞猛进。

一棋走准,满盘皆活。沙田镇虎门港统筹发展以来,每年的经济总量增长都在10%以上,表现出了强劲势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年翻番递增,到了2015年,虎门港全港集装箱运输已经超过336万标箱,在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排行榜中,名列第54位。同时,镇港GDP也首次达到百亿元。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以来,立即引发巨大反响。岭南东莞积极响应,迅疾寻找对接点,力争打造“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由此,沙田镇虎门港迎来了大发展的新契机。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挂有“中欧班列(粤满俄)X8426/5”的铁路集装箱专列,缓缓驶出位于东莞市石龙镇的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车上满载着手机配件、机械、玩具、牙膏及漱口水等货物。它将在15天里跨越11000余公里,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这一天是2015年12月25日15时18分,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标志着东莞向 “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又迈出了坚定一步。而中欧班列上的大部分货物,就是由虎门港航运到石龙镇码头,再装车转运到中亚和欧洲方向的。通过这样的海铁联运,石龙与虎门港成为“一带一路”闭环上的交汇点之一,构建起联通“一带一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是一个在国际之间开展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从地理角度区分,东莞既有连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广东铁路国际物流基地,也有面向亚非欧重要港口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虎门港。在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下,他们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一是举办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会址就设在东莞市厚街镇。二是在东莞石龙镇设立俄罗斯产业园,并实现虎门港和石龙火车站水铁联运,开辟直通俄罗斯、中亚和欧洲的铁路货运……

目前,虎门港海陆联运“一带一路”业务已经开通。过去由于粤新欧的班列较少,珠三角货物发往中亚地区主要通过北方的亚欧大桥,成本高、时间长,如今虎门港与石龙火车站合力打造便捷通道,比此前模式可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够满足附加值高、时间要求紧的货物运输需求,从而搭建起南中国“海陆丝绸之路桥梁”。

这天上午,白云朵朵,海风习习,我再次来到虎门港集装箱公司码头上,但见吊车林立,铲车穿梭,几艘硕大的货轮停靠在岸边正在装载,一片繁忙景象。看到一位戴头盔的工作人员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还不时地指指点点,便走过去与其攀谈。

原来,他在东莞某科技公司工作,姓黄,是一个部门经理,今天来查看公司货物装船运往俄罗斯。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索性停住脚步不往前走了,与他详细攀谈起来:“水铁对接联运,给你们企业带来哪些好处呢?”

“好处太多了!不但节省了时间,还省下了不少钱啦!”黄经理高兴地如是说。他们生产基地在东莞,不少客户是在中亚地区。而此前没有开通“粤新欧”、“粤满俄”铁路线时,公司货物只能绕道中转,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发展。

“那现在呢?”

“现在一般来说,一个货柜从虎门港经石龙铁路中心,直达中亚和欧洲,比从外线中转一下,要节省1000元左右。一趟下来就是两三万元,而且还能保质保量保时交货,加强沿线国家客户的信任,你说这不是特大利好啦!”

我们听了,情不自禁坚起了大拇指。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虎门港——虽说由于工作需要,现已更名为“东莞港”了,但那种浸润着“虎门销烟”民族血性的基因,那种猛虎下山般虎虎有生气的精神,永远呼啸澎湃在南海珠江口上。

访谈更多

建设一种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学的读法”

“未来对中文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学生需要学习人机合作处理复杂信息,但最终目标还是要成为真正有想象力、有原创力的人,而非‘码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