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祝家庄”疑云 ——宋江与扈三娘之“猫儿腻”浅析
四大名著,我最喜读《水浒传》。因了喜欢,看到可意的版本便要买来置诸庋榢,如今已收藏不下十余种。虽是如此,经常翻看的还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的新一版。这个版本的好处,一是以商务印书馆早年出版的《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做底本重新简体横排,适合我的阅读习惯;二是有杨定见序本《水浒全传》中的104幅插图,并附有陈老莲《水浒叶子》图像,可谓图文并茂。因此它便成了我常读常新的理想读本了。说是常读也未必尽然,只是在想读闲书的时候,挑出那些自己特别喜欢的章回来读。此番,我又选读了“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几章读罢,竟有了新发现,也由此生出一些新想法。
新的想法主要由宋江引起。宋江表字公明,不过,从他在三打祝家庄时的表现来看,我以为此人既不公,亦不明。
宋江既不公,亦不明
宋江的不公,主要表现在他任人唯亲、赏罚不公。攻打祝家庄,乃是他坐上梁山泊第二把交椅之后首次率兵作战,或许他觉得此战危险性小而易于立功扬名,故其在人事安排上,除却林冲和白胜,其余尽皆自己亲信。更甚者,他居然让彼时对自己绝对忠诚却行事鲁莽的兄弟李逵担任先锋官。“二打”时,扈三娘被林冲活捉。倘处置这个女战俘,横竖只有赏与部下这唯一选择的话,按照正常逻辑,既然功在林冲,且林娘子已被高衙内逼死,将其“奖励”给文武双全、一表人才的“豹子头”,岂不合情合理、两全其美?却为何偏要赏给武艺稀松、相貌丑陋的矮脚虎王英做老婆?“三打”时,李逵“不守约法”,逼走原本打算入伙的扈成,且“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如此违抗将令、造成恶劣后果的暴行,却又被他的“公明哥哥”以其杀死祝龙、祝彪的功劳给轻易折罪了——这也实在混账得可以。长此以往,岂不就慢慢地“冷了弟兄们的心”?
宋江的不明,主要是指他做事阴损。此人功名心极强,刚在梁山泊这个小世界站稳脚跟,便要算计着笼络人心,企图在声望上盖过晁盖。当晁盖认为杨雄、石秀为救时迁这个“偷鸡贼”而玷辱山寨名声,要处决他们时,宋江便开始“投机”。他自知此二人已暗中对晁盖心怀不满,故而表面上奉劝晁盖手下留情,暗中却竭力施以拉拢之能事。紧接着,他一面极力赞成晁盖出兵洗荡祝家庄,一面又“好言”阻止其亲自出战并主动请缨。倘诛心而论,他大约以为祝家庄易攻难守,以梁山的军事实力,拿下此一村坊简直易如反掌;倘果真得胜班师,一来可进一步树立自家威望,二来也因此为架空晁盖打下基础,岂不是一举两得?
暧昧之举,暗藏玄机
更让我齿冷的,是宋江对待扈三娘态度上的暧昧。“二打”时他遭敌埋伏,正不知所向之时,“一丈青”扈三娘杀将过来,王矮虎立刻上前迎战。那王矮虎武艺稀松,还是个好色之徒,施耐庵说他“不是两个性命相扑时,王矮虎却要做光起来”。此等岂是“一丈青”的对手,果然未经几个回合,便被她轻舒猿臂,提离雕鞍,掷于马下,被众庄丁活捉了去。
以前读这一段,总要留意那“一丈青”在作战时的英姿,怎奈书中版画线条断裂、图像漶漫,不能看得真切,每每引以为憾。今次索性翻出旧藏徐燕孙先生的同名连环画比照来读,只见她头插野雉翎,身披黄金甲,面若海棠,柳眉杏眼,手舞日月双刀,果真一副巾帼英雄模样。但愈是如此,我心中便愈发不是滋味——宋江明知那王矮虎武艺低下,却为何不将他喝住;王矮虎固然好色,然则结合他的一贯德行,难道他真的是为一睹敌方女子的芳颜玉容而宁可舍了身家性命?这背后是否有宋江某些更大利益的许诺?此一回目为“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施耐庵于此一“单”字,想来不会是仅仅为与后一句的“两”字配对的吧?再反观宋江,于且战且退之际又遭扈三娘赶杀,顿时手足无措、慌乱不堪,不曾交手便拍马而逃,全然不像一个习武之人,须知他也曾是孔明、孔亮的武艺师父。然而无巧不成书。巧的是,他似乎是在有意逃往某个地方,更巧的是,千钧一发之际,林冲突然出现,大喝一声:“兀那婆娘走哪里去?”不到十回合,那婆娘便被林冲“活挟过马来”。宋江见状,高呼喝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扈三娘既被林冲活捉,宋江便又急急由重兵看护,连夜将她送往梁山大寨,交与其父宋太公收管,称“自有发落”。这一切很让我怀疑,整个“二打”,宋江不惜折损多个头领,实则是场阴谋,目的便是俘获扈三娘。
处置背后,心机迷局
至此,施耐庵写道:“众头领都只道宋江自要这个女子,尽皆小心送去。”初读以为是作者故意卖的一个“关子”,细品方才觉得,这其实是对宋江与扈三娘之后关系的“导读”。“三打”之后,宋江怪罪李逵“你这厮”违抗将令,吓走扈成,杀死扈太公一家老少。但李逵不服气,竟当众跟他叫起板来:“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成亲,便又思量阿舅、丈人。”宋江下不来台,只得当着众人的面明确表态:“你这铁牛,休得胡说!我如何肯要这妇人?我自有个处置。”怪罪时斥之“你这厮”,此时却又亲切地称之“你这铁牛”,似乎有点诡异。以宋江与“铁牛”的交情,在扈三娘被擒之后,在烧庄、杀人之前,宋江是否对其授计,是否与其说过“你将来的阿嫂”之类的话?不然,凭“这黑厮”一句粗话,如何像是被戳穿老底一般,嘴先软了?
再看宋江的处置方式。他没有将扈三娘“奖励”给林冲,而是赏给了王矮虎,这便罢了,最后还让老爹将扈三娘认作义女,自己名正言顺做了她的“哥哥”。如此这般,表面看是个顺水人情,然则岂不也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事吗?在扈三娘一端,兄弟不知去向且凶多吉少,一家人惨遭杀害,作为战俘,面对权势正盛的宋江,及其杀人如麻、放出狠话要砍死这个“鸟婆娘”的铁哥们儿李逵,如何还有反抗的余地?之后,宋江取代晁盖安排职事,着“一丈青、王矮虎后山下寨,监督马匹”,似乎没有重用二人,实则让他们离开前线,保了安全;再者,后寨毕竟人少清净,自家与他们(尤其是扈三娘)来往也自然方便些。可见,宋江在这件事儿上,费了不少心思。从此之后,在这融融泄泄的“一家人”中,端的还有多少“猫儿腻”,似乎也只有这个“不好色的宋三郎”与他的“贤妹”和窝囊的“妹夫”心知肚明了。而千年之后如我一般的书呆子,实在是说不清也道不明了也。
读书至此,愈发觉得金圣叹推重的这个“第五才子”,其文笔果然老辣。我写下这许多,其实也并非闲来胡扯,乃是再次读完施耐庵讲述的这段故事之后,当真觉得梁山泊水深,宋江心黑,李逵手狠,女人命苦。于是废书兴叹,兀自郁郁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