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视野下的病毒世界与人类精神
主持人:顾备(青年科幻作家、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 本专刊开设科幻文学栏目“科幻无界”,聚焦科幻写作前沿动态与跨界衍生。
-
中国科幻创作的风格与特色
主持人:张珊珊(《人民日报》记者) 对话人:刘慈欣(科幻作家) 吴 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科幻作家)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总编) 核心阅读 “科幻热”的深层因素是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全人类的未来,思考丰衣足食之后更长远的问题。
-
帕特里克·凯利:未来,科幻小说所不能预测的
本文为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在“2019中国科幻大会”“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经验与未来梦想”专题论坛之世界科幻大师讲坛上的演讲,由南开大学陈越根据演讲速录整理而成。
关键词:  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科幻小说预测未来2020-05-28
-
《呼吸》与特德·姜的科幻世界
特德·姜,中文名为姜峯楠,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30年的时间内仅发表了17个中短篇科幻小说,多篇作品斩获雨果奖、星云奖等多个科幻奖项。
-
评《人民文学》2019年科幻小辑:三个火枪手
原标题:三个火枪手——《人民文学》2019年科幻小辑评论 《人民文学》杂志2019年第11期刊出凌晨、罗隆翔和夏笳的三部作品《星光》《泰坦尼亚客栈》《爱的二重奏》,《爱的二重奏》情绪到位,另外两篇就像汉堡,不难吃,也顶饿,但很难说有多少回味。
-
鸟巢种种
张劲硕,博士、研究馆员。
-
《等待去年来临》:不确定的幻象时代,人生仍值得去爱
《等待去年来临》 作者: [美] 菲利普·K·迪克;译者: 李天奇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科幻世界 2019年12月 《等待去年来临》创作于《高堡奇人》和《琼斯缔造的世界》之后,而那时还没诞生瓦利斯三部曲这种神奇小说。
-
忆叶永烈先生对“科学小说”的倡导和支持
当代科学文艺、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2020年5月15日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
-
科普巨擘 科幻传奇 研究先锋——叶永烈科普科幻创作综述
叶永烈从11岁开始发表作品,少年时期便走上文学道路,后来历经几多职业,身份几经变换。
-
AI进化必须修复“注意力Bug”
在未经充分训练的情况下,让AI关注人是容易的,但关注某个特定的人是困难的。
-
人工智能可以是文艺创新的助推器
科学家曾经设想人类的心智和思想作为一种信息,可以从身体和生命组织中分离出去,原封不动地保存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介质中。
-
一场异彩纷呈的科幻盛宴
科学普及出版社近日出版了“科幻中国”系列新书,主编是中国科幻事业推动者董仁威和从事少儿科幻创作的青年作家超侠。
-
在真实中建构科幻 :论郑军的科幻小说创作
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典型科幻作家。
-
试论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的创作
一、由来 在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中,设立了个特别的奖项:“科普型科幻小说”专项奖。
-
王德威:想象世界(及其外)的方法
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最重要的现象。
-
陈楸帆:“超真实”时代的科幻文学创作
AI写作:谁是主,谁是仆 我们所处的时代比科幻还要科幻。
-
重读《狂人日记》: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
原标题:《狂人日记》是科幻小说吗?——论鲁迅与科幻的渊源,兼论写实的虚妄与虚拟的真实 摘要 本文从文学史、科幻诗学、再思写实主义的角度,对鲁迅《狂人日记》做出尝试性的新解读。
-
李玥阳:重访“小灵通”的时代
编者按 当代中国的科幻文学起始于五六十年代的科学文艺,一九五四年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的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
-
《月球房地产推销员》:唯一确定的是写作本身
《月球房地产推销员》 作者:李唐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 华文天下 2019年1月 单看书名,联想到的是最近的电视剧《安家》。
关键词:  《月球房地产推销员》李唐书评不危2020-05-07
-
书评:细读《重庆提喻法》
原标题:深度书评 | S读:也谈《重庆提喻法》 编者按 一段穿越时光的影像,一座变亦未变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