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畅:隔离与混杂——西方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空间
一、引言 美国当代技术哲学家兰登•温纳(Langdon Winner)在《技术物有政治吗?》一文中举过一个例子——位于纽约长岛的跨越景观大道的桥梁。
-
网络平台为何受到青年科幻作者的青睐
从第一部科幻小说 《弗兰肯斯坦》问世算起,科幻文学如今已有了200多年历史。
2021-06-25
-
《失落的星阵》:“祝歌”与“逐革”
我用“祝歌—逐革”作为这篇书评的标题,就是想把英文原标题的意思表达出来,有意选择了两个谐音的中文词。
-
赋予科幻一种理想的光辉
编者按: 端午佳节,《光明日报》发表了91岁的著名科幻作家萧建亨的文章《赋予科幻一种理想的光辉》。
-
夯实评论阵地,引领创作高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
中国科幻的未来走向何方
中国的科幻作家在国外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科幻?它与西方科幻的区别在哪里?(What makes Chinese SF chinese?)如果退回上个世纪,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因为在历史上的几个发展阶段中,当时的中国科幻文学确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2021-06-06
-
为何要促进青少年科幻文学发展?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刘国辉看来,科幻文学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  青少年科幻文学2021-06-04
-
科幻“不文学”?
近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参加访谈节目《十三邀》。
-
期待更多科技照亮中国未来
5月2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的一则通知,让12所中国知名大学又一次成为广受关注的对象。
-
在“科学的诗意”中呈现时代的镜像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始发于上世纪,更是当下的好问题。
-
陈楸帆:大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中篇小说《人生模拟》中,其实探讨的是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人的命运究竟由谁来掌握?当人能够一次次改写命运时,他改变的究竟是什么?命运真的能够被改变吗?或者说,能够被改变的命运还算是命运吗? 这一连串令人如堕云雾又细思极恐的终极发问,其实从人类文明的源头便被无数次地提起,从古希腊神话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黑客帝国》到手机游戏《生命线》,不同媒介,不同故事,不同语言文化,都不妨碍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追寻与反复讲述。
-
科幻电影里的“未来”比想象近
海报设计:邓豪俣 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在火星上建造基地……这是几年前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桥段,勾勒着人类对火星的各种幻想。
关键词:  科技探索2021-05-28
-
科技周:从火星着陆与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看人机融合未来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许多网友直呼:“彷佛科幻小说成真一般!” 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
-
糖匪:我的根可能更像是一种空气植物
糖匪,作家,评论人。
-
读糖匪《奥德赛博》:这就是人类吧
面对浩瀚到足以把人类所有科学努力都约等于零的宇宙,就算有科学家宣称人类是宇宙里惟一的文明物种,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
-
幻想与现实之间:科幻作品中的火星
很长一段时间里,火星都似乎是地外生命最可能的家园,因此,在科幻领域,火星也一直意义非凡。
关键词:  火星2021-05-21
-
让科幻破壁出圈 中国科幻人在思考什么……
尽管近几年中国科幻产业借助热门IP迎来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科幻”一词走入大众视野,但在非科幻迷的认知里,叫得出名字的国产科幻作品也许依旧只有电影《流浪地球》、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
关键词:  科幻破圈2021-05-17
-
星空与道德律
内容提要: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在存在其他外星文明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共同的道德法则?道德是否会在星际文明的竞争中等于零?尽管随着群体范围的扩大和生存威胁的增加,的确存在着一种“道德要求的递减律”,也需要把道德律和博爱心有所区别,但从人类自身、从生存本身、也从道德律的意义和人与道德律的关系看,道德律并不会完全无效而等于零。
-
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打开一扇幻想的窗户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科幻与影视等大众传媒的融合,本土科幻文艺日渐繁荣,少儿科幻也随之获得长足进步。
关键词:  少儿科幻2021-05-13
-
下一部《三体》在哪?业内呼唤本土科幻“后浪”力量
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在对辽阔时空宇宙的想象中,不少本土作家生动代入了中国经验,不再局限于对国外科幻名篇的粗糙模仿或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