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
“恒星异客”的表现力,可谓独具一格、天马行空、五彩斑斓,读来却很真实,它反映了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科幻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也是一种帮助我们展望和理解人类未来和宇宙真相的文学。
-
让AI再“飞”一会儿
为什么AI很火,落地却很难?日前,《科技日报》一则报道发出如此疑问。
-
郭琦:科幻小说中“想象力”与“忧患意识”共存
原标题:郭琦:“What-if”——科幻小说中“想象力”与“忧患意识”共存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曾经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的事物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实。
-
《极乐空间》中的城市地理想象和空间政治
电影通过将真实景观和幻想空间结合起来,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制造出一种流动性和连贯性,从而达到一种“地理景观叙事”的效果[1]。
-
历史的“过去”与科幻的“未来”
2019 年 10 月,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出版了长篇力作《宇宙晶卵》,自此,其“活着”三部曲宣告完结。
-
人类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创造物?
中国近年来的影视作品,从各方面看进步都非常快,包括以往国内较少尝试的科幻题材,也有了不少值得称道的作品。
-
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培养创新人才,要将科学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整个周期,在全社会构建起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有效体系 又到暑假,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博物馆迎来参观高峰。
-
论霞子科学童话的多元化杂糅特征
在科学文艺的诸多分支中,科学童话是重要的一翼,它与科幻小说、科学小品、科学诗、科学相声、科教电影等共同构筑起以“科学”为内核的文艺类型。
-
“蒸汽朋克”:中国科幻题材突破方向
当前国风科幻在蒸汽朋克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目前的作品在制作方面都较为稚嫩,远远难以达到海外优秀作品的水准。
-
杨利伟《太空一日》走红:科技亦人文
杨利伟又火了。
-
书籍引领我们触摸科学的本质
康德的墓碑上写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定律。
关键词:  科普2021-06-30
-
爱我们的宇宙,并弄清楚它是如何运行的
在疫情尚未远去的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
关键词:  科普2021-06-30
-
新时代呼唤可持续发展的全民科普阅读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2020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
《烈焰星球》的涅槃重生:当人类与他者相遇
把人类当成一个整体,让人类与他者相遇,在相遇中让人类慢慢能够更为真实、客观地审视自己,是科幻小说得天独厚的天赋。
关键词:  《烈焰星球》2021-06-28
-
徐彦利《心灵探测师》:未来心灵的辩证“探测”
书影 《心灵探测师》插图 精读徐彦利的作品,始于《我的四个机器人》与《心灵探测师》。
-
徐彦利:我所向往的科幻
我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人,眼前的一棵树,天上的一朵云,别人嘴里脱口而出的某个词,甚至夜晚无边的黑暗,都常常成为我幻想滋生的触点。
-
技术想象、诗学建构与产业生态发展
“科幻”毫无疑问成为当下的时代热词。
-
施畅:隔离与混杂——西方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空间
一、引言 美国当代技术哲学家兰登•温纳(Langdon Winner)在《技术物有政治吗?》一文中举过一个例子——位于纽约长岛的跨越景观大道的桥梁。
-
网络平台为何受到青年科幻作者的青睐
从第一部科幻小说 《弗兰肯斯坦》问世算起,科幻文学如今已有了200多年历史。
2021-06-25
-
《失落的星阵》:“祝歌”与“逐革”
我用“祝歌—逐革”作为这篇书评的标题,就是想把英文原标题的意思表达出来,有意选择了两个谐音的中文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