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瑶:当代中国科幻与“民族化”议题
原标题:王瑶:火星上没有琉璃瓦吗?——当代中国科幻与“民族化”议题 王瑶,笔名夏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触摸星辰》:科幻or玄幻?
在这疫情又开始抬头的一月,我看完了《触摸星辰》。
-
刘慈欣:请把对待星空的善意,转向地球上的人类同胞
本文系科幻作家刘慈欣为《三体》英文版撰写的后记,作者说: 面对宇宙,人类显示出幼稚和善意,它们揭示了一种奇特的矛盾:在地球上,人类可以踏足另一块大陆,可以不假思索地通过战争和疾病毁灭同类文明。
-
在科幻叙事中,现实的戏局不分昼夜
“人工智能编剧(在黑暗中说):这才是故事的高潮。
关键词:  科幻叙事2021-04-01
-
新世纪网络科幻小说的“后人类叙事”
一 科学技术的“迭代”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入某种“后人类状况”。
-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看得见的未来
2020年5月,由科幻作家刘慈欣授权,北京漫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创作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来到读者面前。
-
在科幻的世界,发现特殊的乡土
时下多数的科幻作品在天马行空的世界中拥抱宇宙万象——外星生物、星际漫游、人工智能、时空穿越这些热门元素无一不令人震撼。
-
江波:科幻创作中模糊的边界
原标题:模糊的边界 江波 幻想文学从古到今都存在,在蛮荒时代,它的主体表现是神话和传说,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它以不同面目出现。
-
魂兮归来:科技时代的失根与寻根
《移魂有术》书影 《缉魂》电影海报 江波是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长期聚焦于太空探索、生物基因和人工智能题材,其作品想象宏阔深邈,情节跌宕起伏,技术细节严谨绵密,充满科技的骨感与魅惑。
-
透过《三体》理解宇宙维度中的生与死
原标题:宇宙维度中的生与死 《三体》这部作品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经成为近十年来非常耀眼的文化现象,其影响力远远超出科幻文学的领域。
-
陈舒劼:知识普及、意义斗争与思想实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
摘 要:科学想象与科普叙述相结合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重要传统。
-
《超时空少年》:张扬童年本真 畅游幻境乐土
《超时空少年》,[英]丹尼·华莱士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
科幻作品是对现实神秘感的理性宣泄
人有许多的精神需要,如安全感,自由感,自尊感,归属感,这些需要都需要满足,如果不能满足,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
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科幻或成为我国最强软实力之一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有三方面来源:文化、价值观和对外政策。
-
韩松:月球是我们使命必达的新旅
有幸读到吴季先生的《月球峰会》,这是他继《月球旅店》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月球主题的科幻小说,写的是2069年人类登月100周年时,联合国安理会在月球上举办峰会的故事。
-
哲学是科幻的最高境界
科学作为一种理性行为,其理性的思考方式使它与自然界的大部分现象产生了暗合,而这种暗合使我们掌握了世界的多重秘密。
关键词:  哲学境界2021-03-15
-
吴岩、姜振宇:《中国科幻文论精选》序言
《中国科幻文论精选》 吴岩 姜振宇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科幻文论精选》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的一个附带成果。
关键词:  《中国科幻文论精选》吴岩姜振宇2021-03-12
-
《中国轨道号》:必跨越浩瀚星空,无远弗届
原标题:未来的中国轨道,必跨越浩瀚星空,无远弗届 2020年3月,我收到吴岩老师的小说书稿《中国轨道号》,有幸先睹为快。
-
人形智能机:晚清小说中的身心改造幻想及其知识来源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生理学与心理学知识的传入,国人对身体与精神的认知逐渐改变,通过再造国民身心以实现民族救亡的期待由此而生。
-
网络文学中有哪些真正的科幻小说?
作为一名资深网文读者,我经常会被人问一个问题:“网络文学中有哪些真正的科幻小说?”既然加上了“真正的”这一定语,便说明在很多人眼里,网络文学中存在大量的“伪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