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科幻文学具有使命感
21世纪,由于我国具有了较为成熟的出版业和新锐的作家群体,促成了我国科幻文学的快速发展。
-
科幻文学中的历史主义、现实主义与未来主义
在时间定位上,科幻文学的重要特色是以科技为参照系融通历史、现实与未来。
-
科幻小说“入眼难入心”,语言是关键
2020年末,江西一所图书馆的两个机器人为争抢粉丝而吵架的视频被送上热搜。
关键词:  科幻小说2021-04-28
-
郑文光:谈谈科学幻想小说
编者按 《谈谈科学幻想小说》发表于1956年第3期《读书月报》杂志,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本土科幻作家探索科幻文类的重要理论成果。
-
解锁未来: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希望”设定
内容提要 未来构成了中国科幻展开书写的前提。
-
《克拉拉与太阳》:世界千变万化,爱能抵挡苦难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
-
对机器人的恐惧与爱:从玛丽·雪莱到石黑一雄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的玛丽·雪莱在那部哥特恐怖小说《弗兰肯斯坦》里塑造了两个角色:狂热的生物学家弗兰肯斯坦和他的造物——一个比“活转人世的木乃伊”还要丑陋可怕的怪物。
-
王瑶:从“小太阳”到“中国太阳”
王瑶,笔名夏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徐雁龙:科学普及?不,应是科学传播
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10.56%,在“十四五”新的目标牵引下,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也要步入新发展阶段。
-
王瑶:铁笼、破壁与希望的维度
王瑶,笔名夏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陈舒劼:“黑暗森林”还是“自由人联合体”
摘 要 科技之于人类共同体的影响既是当前的重要现实,也是中国当代科幻想象的重要主题。
-
王瑶:当代中国科幻与“民族化”议题
原标题:王瑶:火星上没有琉璃瓦吗?——当代中国科幻与“民族化”议题 王瑶,笔名夏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触摸星辰》:科幻or玄幻?
在这疫情又开始抬头的一月,我看完了《触摸星辰》。
-
刘慈欣:请把对待星空的善意,转向地球上的人类同胞
本文系科幻作家刘慈欣为《三体》英文版撰写的后记,作者说: 面对宇宙,人类显示出幼稚和善意,它们揭示了一种奇特的矛盾:在地球上,人类可以踏足另一块大陆,可以不假思索地通过战争和疾病毁灭同类文明。
-
在科幻叙事中,现实的戏局不分昼夜
“人工智能编剧(在黑暗中说):这才是故事的高潮。
关键词:  科幻叙事2021-04-01
-
新世纪网络科幻小说的“后人类叙事”
一 科学技术的“迭代”发展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入某种“后人类状况”。
-
《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看得见的未来
2020年5月,由科幻作家刘慈欣授权,北京漫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创作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来到读者面前。
-
在科幻的世界,发现特殊的乡土
时下多数的科幻作品在天马行空的世界中拥抱宇宙万象——外星生物、星际漫游、人工智能、时空穿越这些热门元素无一不令人震撼。
-
江波:科幻创作中模糊的边界
原标题:模糊的边界 江波 幻想文学从古到今都存在,在蛮荒时代,它的主体表现是神话和传说,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它以不同面目出现。
-
魂兮归来:科技时代的失根与寻根
《移魂有术》书影 《缉魂》电影海报 江波是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长期聚焦于太空探索、生物基因和人工智能题材,其作品想象宏阔深邈,情节跌宕起伏,技术细节严谨绵密,充满科技的骨感与魅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