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谈钟嵘《诗品》东渐
《诗品》东渐日本的故事 《诗品》东渐日本,是一个优美的中国故事。
-
“沉睡的地图在动了”——博物学视野里的西南联大
这不可测知的希望是多么固执而悠久, 中国的道路又是多么自由和辽远呵…… ——穆旦《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 一、在中国的“山峦、河流和草原”上 抗战军兴,平津沦陷。
-
明清花边:穿衣的进取欲
据说看得见黄浦江的高档写字楼里,每天一换衣饰,是对约定俗成的“礼貌”的遵守,“斗妍”倒是可疑的假设。
2022-05-13
-
百年前颐和园的经营之道
1912年初,隆裕太后偕宣统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退位诏书。
2022-05-13
-
展现青春中国形象的一张“名片”——《青春之歌》的海外传播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在1958年出版后,很快成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畅销书。
-
从唐诗选本看明代的文学批评
近年来,唐诗选本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产生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文献整理、理论探索、断代研究、个案分析等。
2022-05-12
-
随遇而安:汪曾祺在北京的几个住处
我父亲汪曾祺1948年来到北京,从此他的大半生跟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名篇《受戒》《大淖记事》,包括那些动人的散文,他改编的《沙家浜》等经典戏剧都是在北京诞生的。
关键词:  汪曾祺2022-05-12
-
“朱门酒肉臭”的“臭”读chòu还是xiù?
考你一个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该怎么读? 也许你会下意识念作chòu,当然,也有人说应该念xiù,因为“臭”在古文里是“嗅”的通假字,有气味、香味的意思。
2022-05-11
-
探访国家植物园里的人文印迹
国家植物园已在北京揭牌,其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植物园。
关键词:  国家植物园2022-05-10
-
画屏重重幻亦真
明代是中国古代图书出版的黄金时期,伴随着书籍的刊印诞生了许多精美的版刻插图,其中《西厢记》插图占据着重要地位并被奉为圭臬。
-
“兰桂齐芳”是《红楼梦》的一大绝唱
“兰桂齐芳”,照有些人看来,这是《红楼梦》的一大败笔。
-
讲述汉字故事 普及汉字文化
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音频节目“李守奎说解汉字”连续播出150期。
2022-05-08
-
一段亡于权力再分配和内耗的南明往事
公元1644甲申年,是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也是南明大顺政权的永昌元年。
-
程水金:今天我们如何读《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有关国家治理的重要经典文献。
-
黄伯荣先生与《现代汉语》教材
《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和廖序东两位先生把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现代汉语》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编写上。
-
王学典:迎接第三次学术大转型
古今中外,学术的发展总是由时代所推动,时代是影响学术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
邓洪波:中国书院的初期形态
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 关于书院的起源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出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与民间两大源头。
关键词:  书院2022-05-06
-
陈歆耕:为何要写蔡京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小说人物形象归为两类,一类是“扁平人物”,特征鲜明,容易辨识,一类是“圆形人物”,性格多元,难以辨识。
关键词:  陈歆耕2022-05-06
-
纪念《申报》创刊150周年:一份报纸与中国近代史
1872年4月30日,《申报》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山东路创刊。
关键词:  《申报》2022-05-05
-
岳麓书院与那些改变中国的青年
站在衡岳七十二峰之尾的岳麓山上,似可看遍整个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