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要看“注”——陆九渊的治学“四法”
陆九渊(1139—1193年),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关键词:  陆九渊2022-03-10
-
怒放的生命——左联三杰与他们的文学创作
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涌现出一大批如雷贯耳的名字: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丁玲、周扬、沈端先(夏衍)、阳翰笙、田汉……以及左联五烈士:冯铿、李伟森、胡也频、柔石、殷夫。
-
符号与声音:明代的文章圈点法和阅读法
《用丹铅法》,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章正宗》,南宋末年刻配补元刻本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殊样式,评点通常由文字形式的评语和符号形态的圈点两部分构成。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2-03-10
-
张福贵:“五四”新文化方向与鲁迅思想的精神指向
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中国现代社会思想文化转化的历史印记和理想路标,其思想境界是考量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的价值尺度。
关键词:  鲁迅研究2022-03-10
-
重读《蛇与塔》:“女人何故属男人”
《蛇与塔》是聂绀弩1941年1月31日写下的一篇杂文,篇幅不长,仅八百余字。
-
祥林嫂形象六家谈
引言 《祝福》发表于1924年3月。
-
对唐朝的“自由与开放”不宜一厢情愿想象
如果我们是穿越到宋朝的现代人,在宋朝的城市里行走,将会发现,宋朝城市的形态,跟我们熟悉的现代城市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别:都是街巷交错纵横、四通八达,市民自由往来;临街的建筑物都改造成商铺、酒楼、饭店、客邸;每个商铺都打出醒目的广告招牌;入夜,店家掌灯营业,灯烛辉映;有的商家还安装了广告灯箱,夜色中特别耀眼。
2022-03-07
-
论古典诗学中的“逸”传统
“逸”虽为中国古代文论中颇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却素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尤其是“逸”在古典诗学中的发展脉络、诗学内涵及其影响尚未得到深入探述。
-
二月二 龙抬头 七百年前的一场误会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是“龙抬头”的日子,老北京人流行吃春饼,吃炸糕,吃饺子,吃细面。
-
从“春梦婆”到“仙姑”
六十二岁,苏轼(1037 -1101)被贬儋州,环境艰苦,《十八大阿罗汉颂》一文直言“海南荒陋,不类人世”。
2022-03-03
-
傅月庵:老天爷开的那家书店
《太上感应篇图说》内文 老天爷开的那家书店是连锁店,跨越时空,源远流长。
-
论晚清小说聚焦物与刻板形象呈现——以“眼镜”为例
刻板形象(stereotype)是传播学术语。
-
春日迟迟 春景熙熙 行行重行行
行道烧香 佛教源流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读书引”。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2-03-02
-
论地域特征、地方经验与文学书写中的地方感
愚园路地处上海中心城区12个历史风貌区内,位于城市东西中轴线西段,东起静安寺,西迄中山公园,全长2775米,为上海市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沿途洋楼错落,弄堂毗连。
-
烟云模糊中,大运河浸染了《红楼梦》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四次驻跸江宁织造府,都是由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负责接驾。
-
为白居易作传,赵瑜写出唐代文人精神
为古代大文人作传,对作家要求极高。
-
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为河南大学讲座教授。
-
如何吟一首好的咏雪诗?
雪夜访戴 陈达/绘 下雪了,催生出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琢的世界。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2-02-25
-
火车、时刻表与陌生人:晚清民国侦探小说中的现代性想象
火车是晚清时期“舶来”中国的新事物。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02-25
-
侧近政治与精神阉寺
常人对中国古代史时期宦官现象的理解,通常受制于新时期以来的通俗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