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催眠术的尴尬:“学”不如“术”
在“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近代,大量西方舶来品或直接、或经日本传至中国。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03-22
-
《鲁迅文学的内面》:文本细读的生机
《鲁迅文学的内面》,张业松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 在大学里讲“鲁迅精读”,遇到的是一群“三怕”青年(“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他们带着高中语文的心理创伤来到你的课堂上。
-
新年发笔:清代读书人的文字狂欢
1932年元旦,倔强的“湖南牛”陈子展(1898-1990)写下一首《新爱国歌》,落款为:“一九三二,元旦发笔,大吉大利。
关键词:  近代人文2022-03-22
-
《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
诗性智慧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的经典著作,其思维结构和话语方式最富于民族特色——理性与诗性相结合。
-
宋词与宋代图书事业
词与宋词 关于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为诗的别体,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2022-03-21
-
学术“自觉”的小说史续写
19世纪20年代至今,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史研究已有百年之久。
-
“宁国府里的小龙虾”
《禽虫吟》中的小龙虾图 某一名物的意象化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处文化环境的规约,并因此标识了不同的国民生活。
-
傅浩:金箍棒是个啥玩意儿?(外一则)
金箍棒是个啥玩意儿? 自明末起,《西游记》就被解读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证道之书,虽然诸家解说各有偏向,但都不否认其中暗藏有三教修炼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词:  古典文学2022-03-18
-
“护体宝衣”母题的功能性书写与现代性意蕴
在冷兵器时代,如何在交手对打中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仅是武侠获胜的必要,也是初涉江湖的青年保存生命的急需,民国武侠小说中的武侠民俗叙事,除了应手兵器外,其“相关配备”也往往包括护体装备。
关键词:  武林人2022-03-17
-
唐诗中的“最后一片叶子”
一 君子动口不动手?非也,君子动口,也动手。
-
作家年谱,有着生命温度的文学史
编者按 作家年谱是当代文学另一种形式的编年史,为当代文学史料体系的建设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基础。
-
《大学章句》中的“自新新民”理想
《大学章句》是朱熹在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的《大学》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文本。
-
陈平原:阅读趣味与地域文化
最近十几年,我常回家乡潮州的韩山师范学院演讲,那天在讲台上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一个学者在成长过程中,不时回望故乡,好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到底是真还是假,抑或真假参半、虚实相生?这种文化上的滋养与精神上的桥梁,是否有可能落实在若干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或文本?还有,那个若隐若现的“故乡”,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所有这些,似乎都值得深究。
-
左联与鲁迅:在文化斗争中,大书一个“韧”字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选举鲁迅等七人为常务委员。
-
“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
沈心工出生于上海,是一位兼具崇高爱国精神与卓越艺术造诣的音乐教育家。
2022-03-15
-
“以直报怨”辨正
“以直报怨”是一个常用成语,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重读宋玉,发现“自己的园地”
楚辞中传为宋玉作的短篇,有一首为《对楚王问》,入萧选的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
2022-03-14
-
鲁迅与“雷峰塔的倒掉”事件
2002年10月25日以后去西湖的游览者一定会留意到,从1924年9月25日开始缺失的雷峰塔已重新屹立在雷峰山上,早已消失的景观“雷峰夕照”再次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
宫立:现当代作家说《红楼梦》
同是阅读《红楼梦》,不同的作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洪子诚:1954年的一份书目
题 解 今天讲的题目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