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乾的“童年视角”与文学生涯
《篱下集》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萧乾先生的第一个小说集,也是先生的第一本书。
-
纪念萧乾逝世20周年:他是一本意蕴深厚的书
只想织一把丝,酿一盅蜜,历史车轮要靠一切有意气的中国人来推进,他也希望唯此竭尽绵力。
-
翻译家杨宪益:用文字温润世界
今年是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去世十周年。
-
欧阳予倩:我国戏剧革新先驱
欧阳予倩老院长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戏剧教育家,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是中央戏剧学院奠基人、院长。
2019-07-01
-
《青春之歌》的传播及影响
出版翻译 1958年,《青春之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半年时间印行39万册,至1959年6月共印刷13次,发行121万册。
-
《青春之歌》:愿每一代人的青春都绽放独特芳华
我最初读《青春之歌》是在中学时期。
-
青春之歌,回荡在几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里
1942年晋察冀边区文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前排左四为杨沫 《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革命知识分子成长史的优秀长篇小说,在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中激起了巨大反响。
-
马克·吐温和他的“红房子”
马克·吐温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
经久不衰的郑板桥
提起郑板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扬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会想到他的名言“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
-
钱锺书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反思
钱锺书去世后,杨绛宣称:“他曾明明白白说过,他不愿进中国现代文学馆。
-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
一 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器量和品性,使整个文化思潮在宋元、尤其是明中叶以后,趋向儒、佛、道三教归一。
-
汪曾祺:一种风流谁得似
虽是资深“汪迷”,却只见过汪先生一面,还是在荧屏上。
-
孟浩然《春晓》,写景之余更写哀
唐代孟浩然的《春晓》是公认的千古名作,后人评价甚高。
-
朱刚:苏轼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
编者按:历来在研究者眼中有两个苏轼,一个是民间的苏东坡,另一个是历史上的苏轼。
-
何以为“家”:从巴金的《家》到《憩园》
西川读书会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怡教授发起,自2011年起,与西川论坛和西川青年学者论坛构成了系列学术沙龙,力图探索学术的多种可能性。
-
最好的演员造就最好的艺术 最好的戏剧培养最好的观众
谈论“我与《茶馆》”这个话题,心里一阵惶然:不才如我,如此言谈,岂不是高攀?或有“蹭热度”之嫌?要知道,《茶馆》被西方人认为是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被中国人认为是新中国最好的话剧,是老舍先生创造的不朽经典,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炉火纯青的戏剧鸿篇,是焦菊隐民族化戏剧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的心血淬炼。
-
毫不费力地把泰山般重的时代变化托到观众面前
1957年,老舍公开发表了话剧剧本《茶馆》,不论是在老舍本人的创作生涯中,还是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话剧史上,这都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
在这里,你可以“走近傅雷”
在这里,你可以“走近傅雷”:阅读《巴尔扎克作品集》等傅雷先生的全部34部译著,参观陈列着他生平事迹、翻译手稿、相关文献等珍贵资料的傅雷文献馆…… 在这里,阅读也有了更多可能:特别辟出的室外书吧是阳光与阅读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而首创的“深夜书房”一年365天都会为都市夜行人点亮一盏书灯,让夜读的快乐持续蔓延…… 历时两年筹备,坐落在浦东新区周浦镇的傅雷图书馆昨起试运行,向市民读者打开大门。
2019-06-19
-
陆游的诗意与失意
《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的名作之一,历代评论尤多。
-
雨果与荷马
不夸张地说,雨果对荷马的亲密超越对其他任何人。
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