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叔阳的世界
我和苏叔阳认识在上世纪80年代初。
-
刘心武小说的现实主义内在转换
石头金属等纪念碑的材质相异,但都“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过去的某一事件,同时也是对这一事件后果的巩固和合法化──即国家形态意义上的中央权力的实现和实施”(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纪念碑是权力与秩序的昭示宣谕,成为国家、种族、文明、政权、政党等总体性的象征。
-
刘心武:寻找稳定的“钟摆”
原标题:寻找稳定的“钟摆”——谈刘心武致秦兆阳的一封书信 “刘心武好像是一面镜子,新时期文学的一面镜子。
-
老舍笔下《四世同堂》的时代与家国
本文为刘大先2019年6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他用一百多万字描写了1937年日本侵华、北京沦陷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北京西城区小羊圈胡同各家各户的不同人生选择和遭际,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大历史变迁中小人物的命运,进而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寓言叙事。
-
贺敬之与放声歌唱的年代
1949年,是改变历史的一年。
-
陈忠实:激荡百年国史 再铸白鹿原
己亥年三月二十五日(2019年4月29日)是陈忠实三周年忌日,在这十四天之前,他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其故里西安灞桥白鹿原举行。
-
汪曾祺的善解人意
1992年洛阳春寒,牡丹到期不开。
-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1978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著名诗人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一时。
-
哭苏叔阳
编者按:81岁的著名的文化学者、剧作家、文学家苏叔阳先生不幸于2019年7月16日永远离开了我们。
-
解冻与热门:施蛰存复出新时期文坛
1977年,一些出版社开始恢复与施蛰存的联系,诸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致信施蛰存:“(楼)适夷同志来谈,您以七十高龄,仍愿继续介绍外国文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
丁玲与中国作协
丁玲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组织活动较早,上世纪30年代,丁玲即参与左翼文学活动的组织和出版工作,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1931年9月-1932年7月),出任“左联”的党团书记(1932年底至1933年5月)。
2019-07-22
-
米兰·昆德拉的心声
其实,米兰·昆德拉最好的作品并不是那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是《玩笑》。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2019-07-22
-
苏叔阳:“我愿意驾一叶扁舟”
他是持续并跨界的写作者,他是严肃且深邃的思考者,他是低调而谦逊的讲述者。
-
陈建功:彭荆风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2009年陈建功与彭荆风(左)在北京合影 文学界相熟的师长去世,我会尽可能找来他们的书,重读一下。
-
“他用他的笔让嘎子活了”
2015年6月,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徐光耀文学创作研讨会”上,铁凝说:“徐光耀的名字,是抗战文学中醒目的存在。
-
普希金在上海
1956年,巴金(右一)等在上海向普希金纪念碑献花 2019年6月6日,是俄罗斯伟大诗人亚·谢·普希金诞辰220周年。
-
抗战中的老舍
老舍文学地图上的重庆 老舍先生的写作是围绕着几个都市展开的。
-
《木心考索》序
木心这个名字,在今日中国文学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虽然对其文学成就不以为然的,也有人在。
2019-07-18
-
沿这张文学地图,在上海追寻张爱玲的脚步
圣玛利亚女校、开纳公寓、爱丁顿公寓、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生活在上海的三十余年里,张爱玲的足迹遍布街巷角落,留下无数城市传奇。
-
徐中玉眼里的赛珍珠
6月25日,一早就得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去世,心里感到十分悲痛! 我虽曾求学沪上,却无缘拜见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