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洱:建法先生
人们通常喊他建法。
-
闻一多:负重前行 弘毅致远
1946年7月11日,“抗战七君子”之一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昆明街头。
关键词:  闻一多2022-08-19
-
沈从文:人物由内而外散发着生机
今年是沈从文诞辰120周年。
关键词:  沈从文2022-08-17
-
金克木诞辰110周年:一位智者的成长传奇
2022年8月14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梵学、印度文化研究者金克木诞辰110周年。
关键词:  金克木2022-08-15
-
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为人类的远景而深情凝眸
1934年编辑《大公报》副刊时期的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 我与从文先生都是湘西人,喝着同江水。
关键词:  沈从文2022-08-12
-
解衣般礴:庄子的写意精神
庄子曾用“解衣般礴”来描述一位画师的精神气质。
-
编辑家孙犁
孙犁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
关键词:  孙犁2022-08-11
-
儒佛互摄与“新文学”的方向——论1940年代废名文学观念的形成
1948年11月7日,朱光潜、冯至、沈从文、废名等人在北京大学以“方向社”之名举行了“今日文学的方向”座谈会。
关键词:  废名2022-08-10
-
杜甫的“西岭雪图”
去年,我因用“诗论”写了《以杜甫诗论浅析沈鹏书法的“别开异径”》,沈鹏先生评价道:“建春君以杜甫诗论诠析拙作,堪称独到,具有创造性思维。
-
夏承焘的学术与生活世界
夏承焘1929年4月8日日记,记收到梁任公先生家属信,“先生尝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竟以身验斯言矣”。
关键词:  夏承焘2022-08-08
-
金克木:读书学问于身有亲
数年前,忘记读一本谁的通信集了,其中有两段话,意思极好,就抄在了本子上:“学问、逻辑是一障,文字是一障,名词是一障,要能于此斩关而过,始得学问于身亲耳。
-
叹息与顿悟——论昌耀晚期不分行作品的剩余快感
本雅明在阅读列斯克夫的作品时,区分了两类“讲故事的人”:水手和农夫。
关键词:  昌耀2022-08-03
-
“诗”与“思”的合唱——郑敏先生祭
郑敏先生以102岁的高龄辞世,成为中国新诗史上年龄最大的诗人。
关键词:  郑敏2022-08-03
-
新找到的陈忠实的六封信
陈忠实(左)与何启治(右)登上《艺术人生》共话《白鹿原》(摄于2006年) ▌发现六封信的惊喜 在壬寅初春,我在尘封多年的纸箱里发现了《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写给我的六封信,给了我意外惊喜。
-
周立波:关于“山乡巨变”答读者问(《人民文学》1958-07)
著名作家周立波代表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在《人民文学》1958年1至6月号连载推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2022-07-28
-
通往史诗性创作的道路上
作家书信作为一种重要的史料,保存了特定时期文学生成的生动侧面与鲜活记忆。
-
刘福春:郑敏文学年表
1920年7月18日 (农历六月初三)出生于北京。
2022-07-26
-
陈漱渝:“一味黑时犹有骨”——聂绀弩先生印象
他肤色黝黑,颧骨隆起,背佝偻着,说话时底气不足,有时还哮喘,但双眸炯炯有神,好像能穿透世间万物。
-
民国“女神”林徽因的真实人生
前些年流行“民国范”的时候,关于林徽因的浪漫言情曾被不厌其烦地讲述和消费,她与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暧昧故事被演绎得庸俗浮夸,几近地摊文学,超级畅销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就是其中的代表。
关键词:  林徽因2022-07-22
-
黄心村谈张爱玲的异乡和世界
黄心村(章静绘) 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的黄心村教授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时,博士论文即以张爱玲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