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至:儒家知识分子的底色
尽管从冯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窥见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道家“逍遥”哲学的痕迹,但他毕生希望研究与书写的杜甫、伍子胥等人,又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2022-09-23
-
何谓阿Q的“行状”?——兼谈如何读懂鲁迅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阅读《阿Q正传》,遇见在小说中先后出现5次的“行状”一词,感觉有些陌生和奇异,根据上下文,大致推测是行为、事迹之意,当时没有深究。
2022-09-22
-
岑参:骏马长鸣北风起
在唐代星光熠熠的诗坛上,岑参是颇为另类的一颗星。
-
杜甫人生中的“迎难而上”
今年是杜甫诞辰1310年。
2022-09-19
-
季剑青:现代学术史上的赵元任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最早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学术方法,对现代汉语,从多方面展开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开创性的成果,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
关键词:  赵元任2022-09-16
-
“动态思想”视野下的鲁迅
一 “噬尾蛇型”学者的鲁迅 西方学者以赛亚·伯林曾经将学者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两类,这一分类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
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
今年是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辰125周年。
-
“年轻的神”不相信爱情
诗集《预言》是何其芳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亦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大收获。
关键词:  何其芳2022-09-13
-
杨宪益的最后十年:翻译家的“信·达·雅”
如果说翻译工作讲求“信、达、雅”,那么杨宪益的人生也可以用“信、达、雅”来形容,信是对祖国的信仰,达是对生活的达观,雅则是对翻译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
-
黄德海:金克木的观星岁月
金克木有一样极强的能力,凡有所学,立刻便能放入实行中巩固和检验。
关键词:  金克木2022-09-07
-
“笳吹弦诵在春城”——记西南联大时期的袁可嘉
2021年有一部纪实电影《九零后》,引起了我的关注。
-
“天容海色本澄清”——苏东坡贬逐岭海
一 苏东坡晚年被流放在岭南的惠州及海南,长达七年之久。
-
契合与超越——王佐良先生的学术人生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
-
艾青与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艾青曾说:“如果,我不参加左翼美联,就不会被捕入狱,没有牢狱生活,就不会写诗,就不会从习画改作诗,成为一个写诗的人。
关键词:  艾青2022-09-02
-
李长之:鲁迅研究的另一种姿态
《鲁迅批判》是李长之于1935年在天津《益世报》“文学副刊”和《国闻周报》上陆续发表的评论鲁迅系列文章的集结,随后于1936年在北新书局出版。
-
百年影徂,千载心在——记巴金与王元化
一、“作者说您挖掘自己的灵魂……” 1986 年 8 月,巴金历时 8 年完成《随想录》的写作。
-
启功:始终是有趣的邻家老人、教书匠、老顽童
启功先生送给作者的照片 启功先生的著作《启功学艺录》出版后,本文作者去他家中送书时合影 20世纪70年代末,家里开始来客人。
关键词:  启功2022-08-29
-
以文学为铠甲勇往直前
曹靖华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是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被誉为“一代宗师”。
关键词:  曹靖华2022-08-26
-
张桃洲:论郑敏在中国新诗史上的位置
1949年4月,郑敏的《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一种,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
启功:让诗词既文又白、亦旧亦新
启功(1912-2005) 1994年,启功先生作诗并写书法庆贺光明日报创刊45周年:“正大光明,与时偕行。
2022-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