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陈独秀,催鲁迅写稿“最卖力的一个”

      1916年,陈独秀前往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次年即任文科学长。

    2023-11-06

  • 茅盾最后的两封信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即将在茅盾故乡桐乡乌镇举行。

    2023-11-03

  • 新见胡适致钱玄同佚函一通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与钱玄同的关系在中国近代史上颇为引人瞩目。

    2023-11-03

  • 西南联大校舍到底是谁设计的

      一 西南联大校舍的设计,稍微读过梁思成、林徽因传记的人都会说,不就是他们俩设计的么。

    2023-11-03

  • 程绍国:念德培兄

      中秋节上午,张楚的朋友圈出现了纪念程德培的文章。

    2023-11-03

  • 战时存书婺源 战后完璧归赵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紧了进攻中国南方的步伐;“八一三”淞沪会战,上海弃守,南京已经岌岌可危。

    2023-11-02

  • 艾青的风趣

      艾青是“时代的歌手”,他为人率真,风趣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11-02

  • 洪深抱病“三马同台”

      洪深是著名的戏剧编剧、导演,也会演话剧。

    2023-11-02

  • 孙琴安:叶嘉莹先生印象记

      当我在报刊上读到叶嘉莹先生谈诗词、悟人生的文章,便心生敬意。

    2023-11-01

  • 看戏看出做学问的门道?

      顾颉刚《九十年前的北京戏剧(一)》,原载上海《民国日报》,1926年7月26日 共计十五次连载报道的“超长访谈” 1936年10月至11月间,北平《世界日报》以连载十五次的超长篇幅,推出了对历史学家顾颉刚(1893—1980)的访谈报道。

    2023-11-01

  • 鲁迅眼中的“古怪的人”

      清朝末年,革命志士、文学家苏曼殊不仅与孙中山、廖仲恺、黄兴、冯自由等同盟会元老多有往来,也与蒋介石、陈果夫等过从甚密,而且和文化界的名流章太炎、陈独秀、柳亚子、章士钊、刘师培、李叔同、黄侃、沈尹默、刘半农等亦有交流。

    2023-10-31

  • 萧红与抗战时期的《大公报》副刊

      我近年来买了许多旧书、旧报和复印资料,其中包括影印版的《大公报》(天津版)第139分册(1937年7—12月)。

    2023-10-31

  • 钱理群:我的邻居金波先生

      金波先生在《我与童年的对话录》里,有这样的回忆——“那一天,我们都在散步。

    2023-10-30

  • 从傅璇琮先生说起,谈“学者型编辑”

      今年,到美丽的清华园,参加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华书局联合举办的“纪念傅璇琮先生90诞辰暨《傅璇琮文集》发布会”,其盛况是近年类似会议所罕见。

    2023-10-30

  • 南星:让我们永远地互相纪念

      编者按:数年前,散文家吴佳骏意外地读到张中行先生的评论《诗人南星》,从此这个有些陌生的名字走进了他的阅读与写作。

    2023-10-30

  • 俯仰天地之间的读书人

      俞大维文库(局部) “年轻时,看书看不懂,以为自己脑子有问题。

    2023-10-27

  • 萧劲光诗歌中的意气风发

      萧劲光(1903—1989年),新中国开国大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

    2023-10-27

  • 钱锺书:从没有说过“吴宓太笨”的话

      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与国学大师吴宓的私交甚深。

    2023-10-27

  • 但愿书长久——书痴范用和他为书籍的一生

      收到新购的《范用:为书籍的一生》,不禁被其质朴典雅的装帧打动。

    2023-10-26

  • 沙可夫:沸腾在觉醒年代的一朵红色火焰

      值此纪念沙可夫诞辰120周年之际,我想起鲁迅的学生黄源在《沙可夫译文选》序言中的一段话:“(沙可夫)他是一个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的人物,他走的道路是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他终身为人民的大众文学服务,我们更要纪念他,向他学习。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