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去故事的印象
我与福海结识多年,自忖冷暖相知。
2024-08-01
-
管士光:偶然翻出忠实先生一封信
陈忠实先生、管士光先生与两位获奖编辑合影 近日,偶然翻出陈忠实先生的一封信,先生的音容笑貌瞬间就浮现在我眼前。
2024-08-01
-
费振刚:那难忘的岁月,是无言之美
第一次见费老师,他问我读过什么书 2021年3月22日,全系同学都非常敬重的原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费振刚先生在辽宁鞍山家乡辞世,享年86岁。
2024-08-01
-
中国经验的根本,就是理想、热情和为社会做一点事的愿望
当你们用推动八十年代“文化热”、“国学热”这样的描述来肯定中国文化书院在改革开放和我们当代文化中的位置时,我突然觉得有一些细节应该分享,这种分享的意义也在于鼓励年轻人认认真真地凭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一些面向未来的事情,就像我们当年一样。
2024-08-01
-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日左翼阵营的一段上海往事
尾崎秀树的一篇遗作 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出版的《日中文化交流》月刊上,发表了尾崎秀树先生的文章《夏衍先生—一九三〇年代的中日交往》,此时,正值我祖父第二次率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访日期间,这篇文章是尾崎在一年前写的,结尾处写道,“尽管已是八十二岁高龄,夏衍先生那超越壮年的气魄却仍然没有改变,我由衷期盼着能在东京再次见到先生……”。
2024-07-31
-
当胡适遭遇“痛风”
《努力》周报1922年12月24日刊载,胡适因病离校休养启事 现代学术史上还曾有一位著名学者,可能也曾罹患痛风,且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得不到确切诊治,饱受此病纠扰多年。
2024-07-31
-
宋云彬:鲁迅作品注释的首倡者
宋云彬 一九三八年八月摄于武汉 注释,作为历次《鲁迅全集》编辑的关键,因所折射的思想观念更迭,人物评价升降,时代风云变幻,不仅专家学者态度慎之又慎,连普通读者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热议,使之成为现象级的文学事件。
2024-07-31
-
张伯苓力促奥运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早在创办天津南开中学后,就确立了“体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2024-07-31
-
李叔同《送别》,送给了谁?
1914年,李叔同创作出一首名为《送别》的音乐作品,曲调取自美国作曲家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2024-07-30
-
老舍辟谣: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齐白石的画
“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我特别喜爱图画。
2024-07-30
-
乐黛云:燃我以火焰,润我以溪海
自1992年进入乐门跟随乐老师读硕士,读博士,学比较文学,教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三十余年弹指一挥间。
2024-07-30
-
谢冕: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茶、咖啡,饮中三品,各有其趣,酒尤胜。
2024-07-30
-
张元济的金钱观
张元济是晚清民国的大出版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
2024-07-29
-
王达敏:乍见孺子落井时 ——1986年,我拜入乐黛云先生之门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2024-07-29
-
1936年:上海“神行太保”奥运行
欧文斯与周余愚在柏林奥运会上的合影 周余愚(左一)在柏林奥运会开幕式上照片由周明辉提供 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7月26日开幕。
2024-07-29
-
把《大刀记》读进灵魂深处
原标题:重读《大刀记》 第一次读长篇小说《大刀记》是1976年,那年20岁的我已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化肥厂工作。
2024-07-26
-
艾斐:我与杜鹏程的忘年交
作家杜鹏程是陕西韩城人,我的老乡。
2024-07-26
-
给焦晃送过的一册旧书
焦晃先生爱书,家里有许多书,密密麻麻地摆满了两面墙。
2024-07-26
-
姜庆刚:陈梦家致李小缘书信的一点补充
近日,澎湃新闻发表了谢欢先生《再谈陈梦家致李小缘的一封信》,对本人2008年相关论断提出新观点,拜读之后,深有感触。
2024-07-26
-
与年轻人谈创作、谈生活
今年是丁玲先生诞辰120周年。
202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