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新时代文艺评论中国范式
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点击查看)对开展文学艺术的创作、评论、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1-08-31
-
构建中国特色文学史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
漫谈审美教育中的“诗教”
战国时期,孟子曾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
强化算法管理 把好评论导向
近期,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新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体现了党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新青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的历史性实践的发端,也标志着现代性形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进程的开启。
关键词:  文艺理论2021-08-30
-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特质
自从开始创造使用劳动工具,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人类逐渐形成部落氏族的共同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制定一定的规则和制度,以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中华文化2021-08-30
-
切实把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
编者的话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关键词:  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2021-08-25
-
以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新时代文艺评论把好方向盘
新时代文艺的繁荣离不开文艺评论的有效推动。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1-08-24
-
陈晓明:人民性、民间性与新伦理的历史建构
人民性是文化/文学现代性的核心内容,既是其动机也是其成果。
-
“典型”与“形神”:中西文艺理论、美学关于艺术形象认识的差异性解析
在中西文艺理论和美学发展史上,艺术形象都居于核心的理论地位。
-
百年文学批评的古代遗产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不断向前推进,对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持续产生影响。
-
中国古代文论概念的“与古为新”问题
清代学者阮元《十驾斋养新录序》云:“学术盛衰,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
关键词:  古代文论2021-08-23
-
新时代·新媒介·新批评
如果从孔子评诗、论乐的言论算起,中国的文艺批评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已经积累起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学术传统。
-
张清华:作为强制阐释的批评之弊与批评之难
南朝萧齐时,有个来自天竺的法师叫作求那毗地的,翻译了一本古代印度的智者僧伽斯那的书,书中有上百个故事,讲的都是佛学义理。
-
“唤醒现象世界的此在经验”——基于阐释学普遍原则的文学批评观察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看,自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康德的主体认识能力论,再到海德格尔的“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如何理解和阐释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人类面向自我和探索世界的双向认识活动中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文学批评2021-08-20
-
众谈 | 新时代的红学研究
编者 2021年是新红学诞生100周年,以历史为坐标,回顾与总结新红学的百年历程和学术成就,评价与展望未来红学研究的可能路径和潜在机遇,有利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的红学研究打开新的局面。
-
新时代文艺评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明确要求文艺评论要把好方向盘、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以及加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等,为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
刘保昌:文艺理论创新与文学批评实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作为研究范式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  古代美学2021-08-18
-
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
中国文论在100多年间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文论文献的整理出版、文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学科发展的集中探讨、中外文论的相互交流以及理论人才的大量培养等。
关键词:  文论建设2021-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