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孝通“文字下乡”再省思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上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如今它还被列入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
-
文学地图:“高大上”还是“接地气”
文学地图是以地图形式表现文学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及流向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
关键词:  文学地图2021-03-17
-
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对民族、时代的写照,体现着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
-
重建当代文学批评的文体自觉
文学批评的文体问题近年来得到了比较频繁的谈论,批评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反思和关注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
-
推动跨学科研究深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更具挑战性,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急需一套统一的跨学科方法。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2021-03-16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华社3月12日全文播发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2021-03-16
-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关键词:  知识产权2021-03-15
-
知识产权保护是最大激励
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多维治理知识产权‘老赖’”“让创新成果获得快保护、严保护”……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出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显著成果。
关键词:  知识产权2021-03-15
-
四时花似锦 文苑气象新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
在交流融通中构建散文理论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关键词:  散文理论2021-03-03
-
以精品传达时代力量和人民心声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
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体系建设路径
在中国,美学作为一门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人文学科,在20世纪上半叶虽然有一些成就,但总体上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美学学科理论。
关键词:  当代美学2021-03-02
-
论中国学者诗学建构的努力——从朱光潜、钱锺书说起
摘要:诗学是关于诗或文学具普遍性的理论探讨,就像物理学是关于自然事物具普遍性的理论探讨一样。
-
《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绪言
美国批评家杰弗里·J.威廉斯在《文学制度》一书的“引言”中说:“从各种意义上说,制度产生了我们所称的文学,或更恰当地说,文学问题与我们的制度实践和制度定位是密不可分的。
-
中国当代文学现实主义叙事传统的建构及其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总体上走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从文学发展的主潮上看现实主义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叙事传统也在不断建构之中。
-
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的错位对话
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文学理论。
-
让理论与批评重新结合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创作规律的总结,是对文学作品内在价值的理性思考,是围绕文学文本意义的系统化阐释体系。
-
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内容提要 中国脱贫攻坚任务之艰、规模之大、成效之巨、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是人类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脱贫攻坚2021-02-22
-
现实生活为中华诗词注入新活力
创新,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使命。
-
从“西学东渐”到“中学西传”
西方文论的中国问题研究不仅需在知识论上进行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中西平行比较研究和渊源、流传的影响研究,还需从认识论上破解因不对等对话而导致的不同文论主体对待他者文论的态度、立场、策略与方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