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体验”视域下的美学思潮史研究
从19世纪末到现今这段历史,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审美发展史而言并不算长,然而相对之前相对平缓的发展史而言,它却是一段风云变幻剧烈的历史时期。
-
构建中国自主性散文理论话语
摘要:散文在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
论文学思潮新变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中国文学由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不独是文体形式的置换与嬗变,亦显示出文学思潮、观念的深刻变革,这既得益于19、20世纪世界文化新潮的有效汲取,也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更新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文学思潮2021-04-25
-
论高科技时代的文学意义
文学意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文学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状况,也关系着文学的未来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文学意义2021-04-23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
植根生活沃土、强化精神引领、树立精品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文艺的系列重要论述,广泛而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文艺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并阐明了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事关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命题,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文艺的思想指南。
关键词:  文艺工作座谈会2021-04-22
-
从瓦砾废墟中寻找有趣的灰姑娘——批评阐释与文献、文学史构成方式摭拾
文学批评可分为两种时态,既可以是及时性的,也可以是后发性的。
-
新时代诗歌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重视的几个关键词
新时代必然会产生新生活、新气象,也必然会给诗人带来新的语境和经验。
-
关于文艺美学的反思
时至2020年,美学研究领域依然是声势煊赫的。
关键词:  文艺美学2021-04-21
-
新发展格局中的文化消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策不仅是新发展阶段战略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更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对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
-
通过文学原理学重构评价范式
曾几何时,高校和研究机构是文学经典化和去经典化的主要推手,但近百年间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关键词:  文学原理2021-04-16
-
为培育新时代高水平文艺评论人才保驾护航
文艺评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文艺评论2021-04-15
-
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与现实问题
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尺,是连接文学理论与文学作品的中间环节。
-
浅析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问题及出路
语言学,《现代汉语词典》释曰:“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2021-04-14
-
文艺评论需要跟上自媒体的时代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
文学的传播场域
摘要:传播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属性。
-
作为气化美学批评的气韵及其跨文化意义
摘要 气化宇宙论对中国古代文艺影响至深,中国古代文艺创作以呈现生命的生生不息为目的,形成气化美学。
-
文学记忆与历史影像
文史分流自唐代以后逐渐清晰,但文史不分始终是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传统,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山川原本异域,风月如何同天
1 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至今已一年多了,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抗疫大考中,中国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
-
“气韵”美学意义的构成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气与韵是两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从气、韵到气韵经历了复杂的意义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