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催生文艺评论表达与传播创新
与传统文艺评论表达与传播方式不同,互联网环境下的文艺评论显现出许多新的特质,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繁荣兴盛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并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正在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新文艺评论发展趋势和格局。
-
论少数民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2021-04-09
-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阐释的焦虑
引 子 张清华主持的“批评与阐释”栏目,让我写一篇文章,其实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存放了二十多年,迟迟不能动笔的缘由就是觉得自己的学力不够,尚不能达到可以清晰表述的境界。
-
再论强制阐释
摘要:中国阐释学的建构,首先必须在解决诸多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元问题上有新的见解和进步。
关键词:  强制阐释2021-04-08
-
2020 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2020 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喜忧参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021-04-08
-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
以“文化”概念重审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思想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集中展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张力的思考。
-
厘清发展脉络 反思现代汉语史
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其主要理论是运用历史比较法归纳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同源词”是这一理论得以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  现代汉语2021-04-06
-
中国现代文学对话性批评精神的形成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文学变革的历史语境下,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注重独立意识、对话精神与交往功能,在审美追求与价值趣味不尽一致的前提下,联系多方面的社会、历史、道德、伦理等领域的观念形态,对具体的、动态的、存在于作品中的普遍性审美进行分析,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功能。
-
文学论辩与“兼解以俱通”
摘要:中国文学批评起源于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树立了批评与反批评的风范。
关键词:  文学论辩2021-04-06
-
技术革命与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圈”
一 伴随着互联网革命,传播媒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以手机和电脑为终端的各种新旧媒介,整个社会的媒介化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现实。
-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古老中国跨入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由此相遇。
关键词:  传统文化2021-03-24
-
“文艺大众化”与“以人民为中心”
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已经深入人心。
2021-03-23
-
建设文化强国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奋进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系列高端访谈】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文化强国2021-03-20
-
费孝通“文字下乡”再省思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上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如今它还被列入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
-
文学地图:“高大上”还是“接地气”
文学地图是以地图形式表现文学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及流向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
关键词:  文学地图2021-03-17
-
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对民族、时代的写照,体现着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
-
重建当代文学批评的文体自觉
文学批评的文体问题近年来得到了比较频繁的谈论,批评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反思和关注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
-
推动跨学科研究深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更具挑战性,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急需一套统一的跨学科方法。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2021-03-16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华社3月12日全文播发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2021-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