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学对话性批评精神的形成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在中西文化碰撞、古今文学变革的历史语境下,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注重独立意识、对话精神与交往功能,在审美追求与价值趣味不尽一致的前提下,联系多方面的社会、历史、道德、伦理等领域的观念形态,对具体的、动态的、存在于作品中的普遍性审美进行分析,形成了具有现代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功能。
-
文学论辩与“兼解以俱通”
摘要:中国文学批评起源于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子树立了批评与反批评的风范。
关键词:  文学论辩2021-04-06
-
技术革命与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圈”
一 伴随着互联网革命,传播媒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以手机和电脑为终端的各种新旧媒介,整个社会的媒介化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现实。
-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古老中国跨入近代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由此相遇。
关键词:  传统文化2021-03-24
-
“文艺大众化”与“以人民为中心”
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已经深入人心。
2021-03-23
-
建设文化强国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奋进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系列高端访谈】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文化强国2021-03-20
-
费孝通“文字下乡”再省思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上的经典地位毋庸置疑,如今它还被列入教育部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
-
文学地图:“高大上”还是“接地气”
文学地图是以地图形式表现文学空间形态、空间分布及流向的文学地理研究方法。
关键词:  文学地图2021-03-17
-
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任何一部优秀作品,都是对民族、时代的写照,体现着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
-
重建当代文学批评的文体自觉
文学批评的文体问题近年来得到了比较频繁的谈论,批评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反思和关注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
-
推动跨学科研究深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更具挑战性,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急需一套统一的跨学科方法。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2021-03-16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新华社3月12日全文播发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化2021-03-16
-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关键词:  知识产权2021-03-15
-
知识产权保护是最大激励
在全国两会上,“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多维治理知识产权‘老赖’”“让创新成果获得快保护、严保护”……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建言献策;“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46.6万件,同比上升11.7%”“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出202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显著成果。
关键词:  知识产权2021-03-15
-
四时花似锦 文苑气象新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
在交流融通中构建散文理论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关键词:  散文理论2021-03-03
-
以精品传达时代力量和人民心声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
中国当代美学话语体系建设路径
在中国,美学作为一门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人文学科,在20世纪上半叶虽然有一些成就,但总体上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美学学科理论。
关键词:  当代美学2021-03-02
-
论中国学者诗学建构的努力——从朱光潜、钱锺书说起
摘要:诗学是关于诗或文学具普遍性的理论探讨,就像物理学是关于自然事物具普遍性的理论探讨一样。
-
《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绪言
美国批评家杰弗里·J.威廉斯在《文学制度》一书的“引言”中说:“从各种意义上说,制度产生了我们所称的文学,或更恰当地说,文学问题与我们的制度实践和制度定位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