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文学的终结者?
豪塞尔在他的卷帙浩繁的《艺术社会史》中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称为“电影时代”。
2019-04-24
-
“新散文”的融通性
从世纪之初《作家》《大家》《布老虎散文》提倡并集中推出“新散文”,至今,新散文已有了广阔的发表园地,各种文学刊物、特别是名牌刊物,都以发表“新散文”为重,《散文选刊》还开辟了“新体验散文”专栏,并设立了“新体验散文奖”。
2019-04-24
-
流行文艺的现实表达与理想关怀
在文学创作中,表达现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理想的坚守。
2019-04-24
-
刘蒙之:非虚构写作不是什么
主持语 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近年来的非虚构写作风头正劲。
2019-04-22
-
陈舒劼:情义的重量与变量
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正面情感——人们通常在这个意义上习惯性使用“情义”一词。
2019-04-17
-
宋明炜:科幻文学的真实性原则与诗学特征
科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同时期居于主流的写实主义文学关系扑朔迷离。
2019-04-16
-
如果没有电脑,当代文坛也许是另一种样貌
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的作家们逐步开始使用电脑进行创作,书写工具的改变把作家们从繁重的文字修改、誊抄工作中解放出来。
2019-04-13
-
虚构的目的,是为了靠近真实
我们这代写作者,二三十年里亲历散文的剧变。
2019-04-12
-
“人民性”“主体性”问题的辩证思考
诗歌永远是寻求理解与分享的 主体性概念是一个现代概念,自康德强调之后,成为西方启蒙主义的一个重要话题。
2019-04-12
-
被宠爱的小清新作家和文学精神的落寞
当代备受推崇的作家恰恰是特雷弗、门罗等技艺精湛的文学匠人,也是麦克尤恩、村上春树这类的小清新作家,这是文学精神的落寞 机缘巧合,我需要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博士项目之中做出选择。
2019-04-12
-
谢有顺:追问诗歌的精神来历
一 广东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诗人,这早已是文学界公开的秘密。
2019-04-11
-
唐勿:虚构是“小说最真实的成分”
要写小说,就得面临虚构的问题。
2019-04-11
-
汪广松:虚构的真与幻
一 苏轼在流放黄州期间,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已成为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2019-04-11
-
黄德海:能思考的东西必定是虚构的
“艺术从来不觊觎自然的权力,并且断然反对把艺术同自然混为一谈。
2019-04-11
-
刘大先:虚构的危机与革命
虚构在最近十年的文学中遭到了最大的危机,直接的质疑当然是由“非虚构”的倡立引发的,但后者并非虚构的敌人,事实上它甚至在命名上都存在犹疑,并且倚恃“虚构”的概念,只是采取了否定性的指称——这倒正证明了“虚构”乃是文学的底色,它起初的标靶针对的是渐呈僵化形态的“报告文学”话语。
2019-04-11
-
好诗应体现时代精神走进人民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9-04-10
-
该给报告文学“补补钙”了
报告文学是深切地触摸时代脉搏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文体形式。
2019-04-10
-
冉正万:无限的虚构和有限的小说
给自己的小说命名,也许为时尚早,但如果这种命名对今后的写作有利,那么早一点命名又是很有必要的。
2019-04-10
-
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性、 当代性与经典性
“五四”作为中国社会历史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得到广泛认同的,尽管对这个转型节点的多重内涵还有不断的讨论,尽管对现代文学“现代”的含义在理解上依然众说纷纭,尽管对于一些现代文学史的细节仍有争论,甚至对于现代文学史分期、命名等问题仍有较大分歧,但无论如何,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发生至今,已然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
2019-04-10
-
现代人眼中的古代神话
王宪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话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首席研究员,完成课题及专著有《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国创世神话母题实例与索引》等。
201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