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江苏青年创作:看见“附近”,做具体的人

      近年来,关于“青年”的讨论愈发丰富,“青年问题”在社会学、文学、影视等各个领域都成为现象级话题。

    2024-01-08

  • 邵栋——我们现在怎样做读者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读者,我们自然是幸运的,面对科技与信息管理的革命,我们得以拣选海量的阅读形式与阅读内容;而与此同时,传统阅读习惯的崩溃与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也在另一个层面给读者带来更深的困惑与迷茫。

    2024-01-04

  • 樊迎春——从沁芳闸到浮桥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大观园内的姑娘小姐们陪着老祖宗行牌令,令官鸳鸯说出“左边一个‘天’”后,黛玉脱口对出“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心怕被罚的黛玉没有留意到宝钗此时对她的注视。

    2024-01-04

  • 反响、连接与互动:印刷时代之后的读者

      一、读者·真实·来信 (《我应该怎么办?》发表后)收到许多读者写给我的信……许多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薛子君、李丽文、刘亦民的命运遭遇倾注了极大的同情,向作者询问薛子君等人应该怎么办?希望知道他们的结局。

    2024-01-04

  • “偏”能否通于“正”

      里尔克一直是被诗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很长时间,我一直没有弄懂其间的思想之迹。

    2023-12-29

  • 传统·建构·新变

      10月14日至15日,文艺报社、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师范大学在长沙共同主办新时代文学评论现代化发展推进会。

    2023-12-27

  • 自足性与异质性: “文学新浙派”的现实与可能

      自6月以来,本报重点关注“新南方写作”“新东北文学”“新北京作家”,并开设“从地域出发——”笔谈专栏,多角度地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2023-12-27

  • 网络时代,文艺创作更需“接地气”

      在网络时代的文艺创作环境中,重新强调“接地气”的创作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2023-12-25

  • 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与 “文学性”危机

      萨义德《世界·文本·批评家》中的观念曾经深刻影响了我。

    2023-12-21

  • 青年写作:历史叙事的多重可能

      近几年来,在期刊杂志、互联网和各种新兴媒体的合力下,有关“青年”的话题被反复提及、制造和包装,与之相关的青年精神、青年生存图鉴乃至青年文学都成为讨论的热点。

    2023-12-20

  • 文学评论的破圈之道

      文学如何破圈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

    2023-12-13

  • 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

      核心阅读 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 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 前不久,“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元”冲上网络话题热搜榜,引发关注。

    2023-12-12

  • 人工智能写作为传统文学格局提供新经验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国内蓬勃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生产、教育等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医疗系统、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教学系统等大量新鲜事物的出现,影响到人类衣食住行等多重物质层面。

    2023-12-09

  • 人工智能可否成为“作者”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本科幻小说。

    2023-12-09

  • 评论的“紧缺”和“过剩”

      “紧缺”和“过剩”看似一对矛盾的存在,却在当下文学评论场域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2023-12-06

  • 易文杰:“重建国民性” 与新时代中国文学的鲁迅传统

      20世纪90年代,后殖民主义理论引进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界后,引起众声喧哗。

    2023-12-05

  • 陈思和:知识分子岗位意识的当代性

      1993年我写作《试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讨论的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的“现代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价值取向,但当时我主要面对的却是自己对于前途的迷茫和选择,是指向当下的。

    2023-12-04

  • “破圈”与“出圈”

      我国电影对文学的改编由来已久。

    2023-12-01

  • 批评走多远,文学艺术才能走多远

      1.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提升文学批评的说服力、感召力、生命力,强化其针砭时弊、激浊扬清的作用,是时代的强烈呼唤。

    2023-11-29

  • 作品立不住,出圈出不久

      “文学破圈”意味着文学打破了单纯文本生产的闭环机制,走出狭窄的读者范畴,接受广阔的社会考验,赢得普遍的社会共鸣。

    2023-11-2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