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 李治钢:打破文艺评论的“空中楼阁”

      当下文艺评论领域的“空中楼阁”式评论引人担忧。

    2025-06-24

  • 文学“场”的拆除与重建——从素人写作到新大众文艺

      编者按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汪静波的《文学“场”的拆除与重建——从素人写作到新大众文艺》。

    2025-06-24

  • 阅读需要养成,选择什么介质就看心情吧

      随着数字时代的日益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诸多变化。

    2025-06-23

  • 高考语文作文:为什么“读不懂题”

      语文作文向来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考题型之一,它是对考生综合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与写作)的一次集中检验。

    2025-06-19

  • AI时代的诗歌创作挑战

      丁东亚: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诗歌创作”,有幸跟三位老师同台,下面先有请张执浩老师与大家分享下您对人工智能(AI)的看法,以及它对诗歌写作的冲击力。

    2025-06-16

  • “人的文学”: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的重要维度

      当下,人工智能文学创作已从实验阶段迈向传播领域。

    2025-06-14

  • 中国当代文学的地方路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写作群体、年龄差异化的叙事部落、群落性文学景观,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既成审美事实。

    2025-06-12

  •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哪些“不一般”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两个点被较多讨论:一是全国一卷、二卷都以诗歌为出题材料,北京卷“微作文”允许选写诗歌,诗歌受到了较多关注;二是由上海卷的“专、转、传之关系”探讨作文出题中的思辨性问题。

    2025-06-11

  • 非虚构文学为何总在“真实性”上引发争议?

      在阅读时,你是否会对一些作品到底属于“小说”还是“纪实文学”感到困惑?和纪实文学相比,这些作品主观色彩相对浓厚,对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熟稔地运用小说技巧;和小说相比,又非常依附于现实发生的事件,强调“真实”“亲历”。

    2025-06-10

  • 挑战在于能否继续写出好作品

      霍艳: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青年学者 项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柳冬妩: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王翠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授 韩浩月:作家、评论家 黑桃《我在上海开出租》、王计兵《赶时间的人》《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低处飞行》、陈年喜《炸裂志》《一地霜白》《峡河西流去》、胡安焉《我在北京送快递》《生活在低处》《我比世界晚熟》等作品陆续面世,王柳云《风吹起了月光》、王瑛《清洁女工笔记》等有望在今年内出版,东莞写作群、西海固作家群也越来越被大众关注。

    2025-06-09

  • “70后”诗人,是时候露出峥嵘的棱角了

      从1996年,“70后”文学这个概念开始被文学界关注,至今已近30年。

    2025-06-08

  • AI浪潮下,还需要读书吗?

      当DeepSeek用算法参数吟诗作赋,当豆包将目标需求生成设计画作……人类又一次站在了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

    2025-06-07

  • 文学与时代:重新打量中的“多重关系”

      一 就文学创作而言,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与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复杂、深刻而纠缠的多重关系,它是多向度的,里面布满了悖异、拉扯和无法说清的“×因素”。

    2025-06-05

  • 张鹏禹:青年写作及其“敌人”

      不夸张地说,今天的青年写作危机四伏,处境艰难。

    2025-06-05

  • 多样性的文学史与个性化的文学史观

      多年以前,在承担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初,我曾提出教材编写要经受三种检验的主张:政治的检验、学理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2025-06-03

  • “后人类时代”的AI可以替代人的思想吗?

      20多年来,我从笃信“人定胜机”开始慢慢转向怀疑世界的未来是“机定胜人”的观念。

    2025-06-03

  • 危机与契机: 作家“网红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随着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网红文化不断向各个领域渗透,文学领域也未能置身事外。

    2025-05-29

  • C刊问题与“破五唯”的真正落实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某某学术大佬“霸榜”各大学术期刊的新闻。

    2025-05-28

  • 媒介能否成为文学第五“要素”

      编者按 2024年12月4日,学者叶祝弟在本版刊发文章《文学创作新气象:媒介参与和深度追求》谈到,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向来被看为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而在今天不得不认真审视媒介现实,“‘四要素’是不是有必要升级到‘五要素’,将‘媒介’列入?”这个观点引发学界讨论。

    2025-05-28

  • 越此三境,尔后成大家

      中国美术史家陈传席在《悔晚斋臆语》里有一锐见:凡书画诗文之成大功者,必经“感”“觉”“悟”三境界,“越此三境,尔后成大家”。

    2025-05-2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