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培浩:AI、魔镜和故事的精神光源
一 AI、魔镜和主体性的改写 先讲一个新近热传的技术发明。
2025-03-04
-
当情感遭遇算法:互联网文艺评论的“自发性”难题
“批评”(criticism)与“评论”(review)在很多语境下被混同使用,但若加以区分,“批评”更多指向文学艺术层面的严肃判断。
2025-03-03
-
从“讲故事的人”到“生成故事的人”
从口传时代到印刷时代,再到如今的数智时代,文学的书写、保存、传播、阅读都随着媒介的更迭而不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025-03-03
-
万千幻象和未曾改变的脸
2006年,我念大四,同学们不是搜肠刮肚地写论文,就是忙着实习、找工作。
2025-03-03
-
陈福民:人与自然的互相发明及“中国深度”
近年来,“生态文学”的概念及其文学实践正在稳步推进,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热情。
2025-02-28
-
新乡土叙事注重时代内涵和审美表达
【当代文学现场脉动观察】 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2025-02-26
-
何种“生活”样态,才能准确击中我们?
在媒介变革的浪潮之下,人民大众的生活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文艺形式如何适应新时代人民的审美需求,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创作传统如何适应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这是新大众文艺这一具有生长性的概念抛给我们的问题。
2025-02-23
-
AI来袭,人类写作如何保持有效性
语言文字传播的历史,就是语言使用权力分配的历史。
2025-02-21
-
“新南方写作”的逻辑重审与建设性反思
摘要:“新南方写作”概念的提出突出了区域文学写作的特质,召唤了当代文学区域化再出发的可能性,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与文学史叙述。
2025-02-20
-
AI生成的文本,版权应该属于谁?
无限猴子与结构蜘蛛 假设有一只猴子,它会一直随机地在打字机上敲击键盘。
2025-02-20
-
创意写作优化文学生态
作为一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新兴学科,创意写作不仅为作家提供系统性的写作学习平台,更为当代文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5-02-19
-
月色很美与三昧真火
哪吒形象的流变史,本身就是一部东亚文化交融蝶变的微缩历史。
2025-02-18
-
AI写作:无法逃避,也无需焦虑
最近,DeepSeek火得不得了。
2025-02-14
-
王占黑:当我把写好的小说发给ChatGPT,却总得到敷衍的反馈
在当下生活中,我们正越来越陷入一种悖论:一方面城市与“自我”因为追求效率而扩张;另一方面,我们似乎又被牢牢限定在各种既定的具象框架与感觉构造里,逐渐以趋同的方式加入庞大的系统算法之中,成为“困在系统中的人”,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着的共同的时代征候。
2025-02-13
-
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还重要吗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是否仍然重要?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2025-02-13
-
AI不过如此,真作家的意义不会丝毫流失
所谓的AI文学写作是另一种技术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2025-02-13
-
差异和认同:“同时代人”的追问方式
摘 要 在思想文化的追问中,“同时代人”不是一个“自明”的概念。
2025-02-12
-
海量AI作品涌现,我们应该怎么办?
近来,AI智能技术突飞猛进,DeepSeek在诗词创作群体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热议的对象。
2025-02-12
-
技术时代文学为何如此重要
摘要:步入21世纪,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5-02-11
-
汪涌豪:文学阅读与批评,或从这里开始
向不断变化的生活敞开 当我11岁时,开始做文学梦,大洋彼岸已有人在新出版的《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以下简称《影响的焦虑》)中炸响了“审美自主性”原则,并强调文学批评是一门艺术,它关注的是经典,而人只有调动自身的审美力量才能渗入经典,这个力量包括认知能力、原创性以及丰富的语汇等。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