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平原、陈正宏等学者对当代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
2025上海书展,全国名家作者云集现场,为读者奉上一场场书香馥郁的精神盛宴。
2025-08-13
-
文艺评论如何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文艺评论就是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2025-08-08
-
“反讽现实主义”——知识分子写作的“应物”之道
作为一种正视生活的创作精神或反映生活的创作方法,一般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在传统文学中就已经存在。
2025-08-07
-
AI时代文学的“创造力”
编者按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韦黄丹的《AI时代文学的“创造力”》 。
2025-08-05
-
“经典化”:文学性及其观念分歧
“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命题既令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
2025-08-02
-
军旅文学五人谈:胸怀“国之大者”,书写新时代军旅故事
今天,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2025-08-01
-
卓一苇:文学、作家及其他
卓一苇,1990年生,山西盂县人。
2025-07-25
-
梁羽生的苦恼与AI创作
前些日子,在公众号上读到陈墨老师写梁羽生的一篇文章《百年梁羽生:散花人去剩闲愁》,颇有一番感触。
2025-07-25
-
大众写作与被看见的“素人”
主持人:李杨(《扬子江文学评论》编辑) 夏日的一个周末,我坐在杜厦图书馆,找来那些没被借走的书,《微尘》《我在北京送快递》《在菜场,在人间》《我在上海开出租》《我的母亲做保洁》《我曾是一名饲养员:流浪东北的日与夜》等等。
2025-07-24
-
论受众层面文学等叙事艺术的现实功用
一、长叙事艺术的体验功能 本期栏目讨论的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以文学为代表的叙事艺术,在今天对于读者来说到底有什么现实功用? 前不久,在决定是否要“入坑”《博德之门3》这款游戏时,我曾遍寻知乎、B站、小红书上的经验分享,看这款游戏适不适合我。
2025-07-22
-
文学实验、大众文艺与人机协作
编者按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邱田的《文学实验、大众文艺与人机协作》。
2025-07-22
-
内外之间:通向一种中国风景美学
风景(landscape)又译“景观”,本是极平常的美学对象,在当代西方理论语境中却已成为复杂的存在。
2025-07-21
-
真善美与批评文风的重塑
文风不正的现象,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2025-07-21
-
曾攀:AI重估学术
一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在学术研究中不对AI保持足够的开放性,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未来。
2025-07-17
-
最可贵的不是无限,是唯一
李壮(以下简称“问”): 先来一个经验性的话题开篇。
2025-07-16
-
在思想的深流里,寻找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无限可能
李青松:生态文学作家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者 沈念: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文学》主编 阿霞: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社长、《草原》杂志主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作家开始基于现代文明观念自觉反思生态问题,经过30余年来的创作实践与不断探索,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不同体裁的代表性作品相继涌现。
2025-07-15
-
走出写作的“舒适区”
暌违多年,知名作家捧出长篇新作,却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2025-07-10
-
话语时尚与文学公共生活中的“人文”匮乏
时尚和追求交流的语言相反,它玩弄交流,把交流变为一种无信息的意指,一种无目的的赌注。
2025-07-10
-
我们必须与大地血脉相连
纵观艺术史的发展长河,艺术总是和技术的变革相互纠缠牵绊。
2025-07-09
-
新大众文艺的“两个传统”与文艺介入生活的新方式
编者按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王翠艳的《新大众文艺的“两个传统”与文艺介入生活的新方式》。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