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场、及物与灵光:文学性若干特征辨识
关于文学性问题的探讨与争议由来已久,若干对立的阐述范畴应运而生。
2024-04-15
-
文艺批评的个性化与公共性
数媒时代文艺媒介化转型,使得文艺创作、文艺传播和文艺接受(批评)诸环节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前融媒时代”文艺的新特点和新格局。
2024-04-15
-
文体的创造是文学批评的重要任务
当代的文学批评,最重要的功能当然是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分析和阐释。
2024-04-15
-
如何真正地阅读、理解和评论文学作品?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2024年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 “全民阅读”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04-12
-
杨丹丹:AI写作与若干文学基本问题的反思
AI写作机器的多样、文本的丰富和研究的流行[1]足以证明AI写作已成为客观事实,但学界对其仍保持谨慎态度,普遍怀疑它的文学性,进而整体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
2024-04-10
-
新生代学院派批评家关于文学批评的思考
编者按 对学院派批评的质疑和不满早已有之,李静认为与其重复批评的“危机”“缺席”“失语”等论调,不如先从调查做起,倾听新生代学院派批评家的经验与思考。
2024-04-09
-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2024年,全新改版的《诗刊》首期重点刊发了《杜甫:集大成之时代与集大成之诗人》一文。
2024-04-08
-
观看文学直播,为何不知不觉就下单
《人民文学》《收获》相继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2024-04-03
-
“素人写作”不等于“底层写作”
如果评选近几年的文学关键词,“素人写作”一定榜上有名。
2024-04-03
-
新媒介语境中重新审视“文学”范畴
新媒介时代如何看待文学的出路 早在改革开放伊始,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就被译介到中国,成为畅销书。
2024-04-03
-
文学批评如何融入中学语文教育
发现潜在读者群 一位做语文教师的朋友,微信转来一份高中语文试卷,说“你一定看看”。
2024-04-03
-
文学出圈与文学的内在发展
文学界谈论破圈已有多年,很多作家、批评家、文学刊物的“破圈行动”也实践了多年。
2024-03-29
-
“非虚构写作”的当下困境及未来发展可能
编者按 “文学新批评”今日推出程惠子的《“非虚构写作”的当下困境及未来发展可能》。
2024-03-28
-
短篇小说的篇幅问题
文学作品的文体划分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2024-03-27
-
观察春天来临的不同方式
随着春日逐渐来临,2024年2月以来,《人民文学》《当代》《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期刊陆续推出新刊,既有张炜、刘醒龙、刘庆邦、李敬泽、鲍尔吉·原野等著名作家的全新作品,在历史深处与当下社会生活的互动中展开探索,也有来自青年一代作家的新鲜亮相,围绕城镇生活、个人成长、性别经验等话题展开写作。
2024-03-25
-
文学现场|科技文明的时代,传统文学何为?
重新思考我们的坐标和立场 丁 帆 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我说这个切口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它触发了我思考一个新的课题。
2024-03-23
-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新变
2024年伊始,文学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老牌杂志《人民文学》《收获》的“直播出圈”:先有年初《人民文学》在直播当晚4个小时内,获得8.26万套的订阅量和1785万元的成交额;后是《收获》全年双月刊售出7.32万套,长篇专号售出1.5万套,超1246万元的销售额。
2024-03-22
-
文学期刊发行要面向“大圈子”
相对于网络这个“大海洋”,文学圈只是个“小圈子”。
2024-03-22
-
赵霞:几乎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寓言气质
在近年的阅读、研究和写作中,“故事与寓言的关系”是我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2024-03-21
-
文学杂志为什么要上网络直播?
文学杂志为什么要上网络直播?神秘地待在象牙塔里不好吗?作家和编辑为什么要抛头露面谈论文学,“高洁”地坐在书斋里不好吗?也许,在一些批评者的眼中,走过一个多世纪的文学期刊早已是博物馆里的蝴蝶标本。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