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秋瑾就义和上海报界
分享到:
来源:人民政协报 | 龙悦  2022年05月19日08:53
关键词:秋瑾

1907年7月15日,革命志士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城内的轩亭口大街,年仅31岁。因秋瑾曾在上海刊行《中国女报》,在上海报界颇有影响,所以秋瑾就义后,上海各报对其事迹纷纷予以报道,并接连发表纪念文章、评论和其他文字材料,“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

与上海其他报纸相比,《申报》关于秋瑾被害的报道内容较为全面、详尽。其报道总数达30余篇,3万字左右,包括《秋瑾被捕和就义时的情形》《绍兴府宣布秋瑾的罪案》等文章,另有秋瑾男装持手杖的照片以及《驳斥浙吏对于秋瑾之批谕》等相关资料。1907年8月13日,《申报》还特别刊出《绍狱供词汇录》(即所谓秋瑾“供词”),同时以编者按的形式旗帜鲜明地指出所谓秋瑾的供词是伪造的——“按秋瑾之被杀,并无供词,越人(浙江人)莫不知悉……然死者已死,无人质证,一任官吏之矫揉造作而已,一任官吏之锻炼周纳而已。然而自有公论。”

上海另一份大报《时报》持续推出《记秋女士遗事》《对于秋瑾被害之意见书》等文章,系列报道秋瑾被害的经过及社会反响。值得一提的是,1907年8月8日,《时报》还刊载了一幅“滑稽”(漫画),上面画的是“风雨如晦,大潮汹涌,一只小小的帆船,即将被惊涛骇浪所淹没”。画上还题着两句诗“秋风秋雨天欲黑,张帆暗送浙江潮”。这幅漫画及其上所题诗句浅显易懂,让读者一看便知其寓意是怀念秋瑾、讽刺当时浙江巡抚、杀害秋瑾女士的凶犯张曾敭的(张号筱帆,画中小帆即喻指张)。

《神州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继《警钟日报》之后在上海地区创办的又一家鼓吹革命的大型日报。秋瑾就义的这一年,也是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团体在国内大力发展革命组织、发动武装起义的一年。该报在连续介绍秋瑾被捕入狱后威武不屈的革命事迹的同时,多次公开引述秋瑾等革命党人“谋立共和政体,分配土地,使国民亲爱自由平等”的言论,高度评价秋瑾等革命党人是“制造国家之原动力”,并借此向读者宣传同盟会的革命主张。

此外,《新女子世界》《神州女报》等还出版发行了纪念秋瑾的专刊,对秋瑾的生平事迹、家庭成员等予以披露,同时对秋瑾生前著作的内容加以介绍。

总的来说,秋瑾就义后,上海报界反应强烈,以各种形式予以报道,在整个社会上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廷的反动本质,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进行了一定的舆论铺垫。

访谈更多

苏童:写作服从于隐蔽的“文本暗磁场”

“文本是暗磁场,隐蔽的磁力引导你的叙事方式,故事的走向,甚至决定你每一个句子。其实我的写作从未刻意要关注什么,舍弃什么,只是服从那个磁场而已。”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何处人生不作别

关于离别的断想及其他

诗歌 | 庭院的月光(组诗)

石磨“吱呀,吱呀”响着/只有她知道/哪个关节响起的

小说 | 我与落日的长河

后来,我没有彻底留在草地,也没有彻底离开草地,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

散文 | 青云河畔

一位老人的离去,常意味着一个无名家族数代记忆的断流。在乡土中国广袤的血脉传承里,无数如我家般普通的家族,其智慧与故事,大多仅赖口耳相传,其生命不过七八代人。

散文 | 山月

《山月》以山水为镜,映照生命哲思,语言朴实如溪石,意境澄澈若山月,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完成对灵魂归处的永恒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