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时代做好文学期刊议题设置 ——《人民文学》举办干部培训讲座暨文学期刊联学活动
联学活动现场
为推动传统文学期刊更好地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增强文学议题设置能力,在改革创新发展中提升干部能力素养,7月16日,《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干部系列培训讲座暨文学期刊主题联学活动,邀请三联生活传媒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走进杂志社授课、交流研讨。《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徐则臣,副主编陈涛、邓凯,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及中国作协主管文学报刊联学单位有关代表参加。
李鸿谷
李鸿谷以《流量背后的社会结构》为题,从近日网络热议的社会新闻谈起,分析了流量产生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及其对媒体发展、文学创作的影响。在他看来,我们从对流量的恐惧到接纳,不过就在近三年内完成的。互联网时代传播权从机构媒体向个体手机持有者转移,形成了传播权势重构,流量本身并非“制造”出来的,更无法控制,它背后反映了社会的结构性、系统性变革。对于传统出版单位,不应把流量当作所谓的“泡沫”,应认真分析流量和技术变革带给行业的影响,应认识到读者对时间资源重新分配的现实,增强互联网时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他还以韩江《素食者》为例,强调这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一定是存在于社会议题之间,能够找到与社会连接且回应社会时代思潮的。应在选题策划中加强对生活、对现场的捕捉,从而实现对时代、对人民的关切。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文学期刊如何与流量更好共生、如何从社会现象中选取文学题材、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连接读者群及《三联生活周刊》新媒体传播、营销发行方面的办刊经验展开。李鸿谷表示,“文学性”是文学杂志的立身之本,如何在当今时代思潮下,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勇于打破既有边界、重塑品牌影响力,找到核心竞争力才是长久生存之道。《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走进直播间带货就是与流量共生的体现,应大胆尝试新举措,在新媒体时代努力去与各方共创新成果。文学期刊应该坚守“文学性”这个根本,做到心里有读者,努力寻找读者,因为热爱文学的人依旧存在。文学期刊应加强对刊发作品的回顾评价,在不断自我思考总结的基础上优化办刊模式。
联学活动现场
徐则臣在活动总结中讲到,举办系列培训,邀请文学期刊同仁联学,意在促进干部职工转变思想、增强本领,携手共同面对文学期刊改革创新发展课题。通过本次讲座,加深了大家对流量的认识,引发思想触动。在今后办刊中应正视现代传播格局的根本性变化,研究优质文学内容传播的“方法论”,通过办好“人民阅卷”活动等方式,更多地深入基层、走近读者,着力提升文学议题设置能力,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好地观照社会、回馈读者,在辩证地看待流量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文学期刊独特的价值引领。(摄影:崔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