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民战“疫”文艺作品征集:出佳作、见精神、暖人心
分享到:
来源:人民网 | 刘婧婷  2020年03月09日08:20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民网文娱部发起人民战“疫”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鼓励文艺工作者用文学、美术、书法等形式,记录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值得铭记的时刻。征集活动自1月29日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作家、医疗工作者、网友等热切响应,文艺名家积极参与,来稿作品累计超万件。

这些作品中,有自然真诚的文字,也有生动活泼的绘画,有潇洒隽永的书法,也有感人动听的音乐,记录了疫情时期温暖人心的故事。希望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文艺作品,可以安抚人们的焦虑,温暖前行的勇者。

文化名人纷纷响应,以笔墨抒发战“疫”心声

“同心驱疠鬼,众志筑长城” 莫言 作

“同心驱疠鬼 众志筑长城”“逆行知勇士,危难见人心!”作家莫言两次向人民网文娱部发来战“疫”对联、诗歌等书法作品,以此表达对战“疫”一线人们的敬意。

用评书记录时代。知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以战“疫”评书《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礼赞84岁仍奋战在疫情前线的钟南山院士,也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鼓劲儿。

“以搞笑为职业”的姜昆,在战“疫”诗中写到:“这个春节,我笑不出来”,看到电视中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自称“早已过了爱哭年龄”的姜昆,满含深情地创作了诗歌:《我在你们面前泪崩》。

特殊时期,演员濮存昕也是在家宅着,看看书、练练功,对大多数人而言,宅在家里就是战“疫”,他在《庚子春节的感言与期盼》写到:“少出门、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最大限度地隔离病毒传播渠道,让新发生感染的疫情尽可能止步。”

导演、监制张一白在来稿中讲述以一家一己之力,与时间赛跑,与价格赛跑,为武汉、重庆的人们捐赠防护物资的经历。他写到:我在填写各种表格时,都会在祖籍一档填写上“湖北蔡甸”。我几乎没去过那里,但在精神和意识上,它就是我的血脉来源。

作品丰富形式多样,以艺术提振战“疫”精神

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来稿作品类型丰富、题材多样。

以文学记录战“疫”真实。《宅家“疑似”的日子》《“疫”中人》《出征在除夕》……刊载稿件纪实作品占比高,不同视角还原“疫”中人的复杂心情。

以诗歌传递战“疫”温暖。投稿作品中,既有古体诗,也有现代诗,作家、网友纷纷选择以诗歌形式献上自己真挚的祝福。

以画笔定格战“疫”瞬间。投稿作品中,既有医护人员轮班前相互整装待发的时刻,也有非常时期人们的防疫心理变化,中国画、油画、漫画、连环画等多样的形式与内容,为疫情时期人们焦虑的心情增添了色彩。

以翰墨寄托战“疫”志向。书法家们写下:“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生命重于泰山”“万众一心除疫患 众志成城送瘟神”……这些不再仅仅是字或作品,而是全民万众一心,期待战“疫”胜利的决心。

以歌曲诉说战“疫”情感。“我在这里,你在远方……”《千纸鹤飞向你》将对“春天”的期盼寄予千纸鹤,更以《这样的你》致敬广大战“疫”中的女性。

征稿活动仍在继续,以网络凝聚战“疫”力量

征文连载不断,网友纷纷留言分享感受,其中,既有网友留言向医护人员表达敬意,也有网友留言给记录疫情的文艺工作者点赞,更有网友私下发来反馈,将大部分稿件打印下来细细品读。

疫情面前,网络充分发挥了凝心聚力的平台优势,人们都在网上以不同的方式为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加油鼓劲儿,主流媒体积极策划,传递正能量价值观,文艺工作者以文学、艺术践行使命担当,网友亲身讲述各自真实的战“疫”故事。

网友“李恩洪”向战“疫”白衣天使致敬:“你们是英雄,中国为你骄傲;网友“培生”观文后心发感慨:“文字不可以消灭病毒,但可以让人觉醒,人类的觉醒才是这场‘战疫’的真正胜利”。

战“疫”仍在继续,人民战“疫”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也在继续!接下来的日子里,期待各地文艺爱好者仍以艺术抒怀,以笔墨战“疫”,用文学、艺术将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人民网将持续推送更多优秀战“疫”文艺作品。

人民战“疫”文艺作品征集·投稿邮箱:

renminwenyu@people.cn

访谈更多

以“通”与“融”建构文学空间

“至于说学者创作小说有哪些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概而言之,我认为一是艺术选择有一个较大的参照系,二是方法、技巧有更多的取法对象,三是对创作对象的理解有更多的理性自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绸衾的梦(诗三首)

每一场忧患,都赶着了 窥探梦海,十分深渊和庞杂 不妨, 赶一趟春心荡漾 迷惘和困境,总是那么清晰

散文 | 武汉江滩的昼夜诗笺

那浩荡的江水,如同大地奔腾的血脉,裹挟着昼夜的诗篇、烟火的记忆、钢铁的传奇,以及无数如我般渺小灵魂的呼吸与凝望,向着永恒的地平线,向着永不枯竭的晨光,奔涌,不息。

散文 | 汉江夏日

晴天的汉江明媚,雨天的汉江朦胧,雨后的汉江清新,夏日的汉江传神而美丽。

散文 | 青青丝瓜种清欢

“老我但知閒是好,丝瓜藤下枕书眠。”。坐在丝瓜架的绿荫下,清风悠悠,绿波荡漾,黄花灿灿。或读书,或品茗,或闲聊;累了,嗅一嗅淡雅的黄花,摘一根从青藤绿叶间垂下细腰纤纤的丝

诗歌 | 《北方以北》(组诗)

大雪隐入通往平原的路径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长满山坡,目睹 北风摇晃出岁月深处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