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名家看青海】 文学之花在高原绽放
分享到:
来源:光明日报 | 梅卓  2019年08月12日08:49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深刻阐述了文艺事业、文艺战线对党和人民的重要意义。正值全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青海全省上下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青海解放70周年之际,生活和工作在青海的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风吹拂高原大地的蓬勃力量,欣喜地看到青海文学之花在高原大地绚丽绽放的美好图景。

青海省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省为抓手,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西部样板。图为青海省卓尔山下盛开的油菜花。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青海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作协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作协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作品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学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广大作家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为主要创作形式,聚焦生态保护、精准扶贫、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重大现实题材,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新青海建设的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家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壮大。省级作协会员从726人增加到1416人,新增690人,增幅高达95.04%;国家级作协会员从54人增加到105人,新增51人,增幅为94.44%。经省作协推荐,我省作家约500余人(次)参加了鲁迅文学院、浙江文学院等不同班次的培训,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提升;为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2018年,青海省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对我省网络文学创作的引领和对网络作家的组织引导。

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主动承担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以精品力作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写。近年来,青海省作协通过组织实施文学发展项目,先后编辑出版《青海青》《玉昆仑》《野牦牛》等系列文学丛书、《青海,我的家园》《青海文学十年精选》《野牦牛翻译文学十年精选》《史诗肖像》《天果洛》《玉树篇章》等近200册优秀作品集;省级文学刊物《青海湖》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专刊;我省作家在《人民文学》《十月》《当代》《诗刊》《民族文学》《钟山》《花城》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刊发作品逐年增多,全省作家出版文学图书达450多册。其中,辛茜的长篇报告文学《尕布龙的高地》、海桀的中篇小说《麦仁磨快的刀子》、仲新春的长篇小说《金玉斗》等作品引发了一定社会反响。我省作家先后多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年度作品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等各种文学奖项或期刊作品奖,优秀作家的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文字推介到国外,不断地将青海故事和青海声音送出高原、传向世界。

立足新起点,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时代脉搏,繁荣文学创作,振奋民族精神,真切领悟时代、人民与文学这个宏大命题的深刻内涵,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四力”,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出更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彰显民族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为新时代继续砥砺奋进提供精神动力。

访谈更多

以“通”与“融”建构文学空间

“至于说学者创作小说有哪些优势,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概而言之,我认为一是艺术选择有一个较大的参照系,二是方法、技巧有更多的取法对象,三是对创作对象的理解有更多的理性自觉。”

原创推荐更多

诗歌 | 拟古的嗓音(组诗)

如果一滴雨珠的独立尚未成形 秋风赋予湖面的栅栏有何意义

散文 | 他们

这篇写于阿婆去世一周年纪,当离去的那一刻线松了。风雨兼随,他们终将于平行世界或将重逢,把他们的妈妈还于他们,他们依旧是他们:是他们,成为他们,而铭记他们

散文 | 开在生命里的合欢花儿

故乡小院的蓉香树,它曾经不止生长在家乡贫瘠粗粝的土地上,更生长在我的心里、我的生命里。它见证了我奋斗的足迹,承载了我沉甸甸的乡愁,是我精神的后花园。即使它湮没于尘烟,但

散文 | 中卫的羊皮筏子

黄河水浑,自西而东,奔流不息。中卫一带,水势稍缓,泥沙沉积,便有了羊皮筏子的用武之地。

散文 | 晋祠:跨越时空的心灵归处

文章以游历晋祠的经历为线索,展现其作为太原文化核心的历史地位。作者对比西安大雁塔等多地地标,突出晋祠的独特价值,回忆过往走马观花的游览,详述此次独自探寻时的深度体验:感受